年1月27日下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决议。该《规划纲要》历时两年,7万多字,展示了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上海市民罗克平感到很激动很兴奋很自豪的是:他撰写的《关于建立上海“老专家智库”的建议》被写进了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要推进老有所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挥各类“老专家智库”作用。 当晚,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透视》栏目播放了《条市民建言:“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的背后》(下图为电视视频节目),介绍了罗克平和另外两名普通上海市民建言献策的故事。 城市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参与。两年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小组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原则,开通线上线下“十四五”规划公众建言平台,共收到市民建言多条。 罗克平退休后作为老专家志愿者,两度援疆,帮助当地扶贫攻坚,也通过多种渠道不断为城市治理、文化建设贡献“金点子”。年9月,当罗克平得知“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组在线向老百姓“问计求策”,他接连提交了3条人民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上海建立“老专家智库”。 让他没想到的是,短短2天,这条建议就得到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直接回复,将“留作参考”。最终,罗克平的这一建议,经过起草组的完善后,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 罗克平介绍了该建议的撰写思路和经过。他退休后作为上海市老专家志愿者参加了支援新疆扶贫攻坚的活动,并担任了沪疆“银龄行动”志愿者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在新疆喀什地区服务工作中,切身感受到边疆人民迫切需要上海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而上海的老专家也非常乐意做出无私奉献,上海医疗卫生系统有的退休老专家甚至10多次赴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弘扬了上海的“城市精神”。 为此,罗克平建议充分发挥上海“老专家智库”的作用,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余热,为上海和全国各地开展服务,这既满足了老专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积极、健康的心理,也促进了老龄化对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正能量作用,是一件利国利民利社会的好事。 罗克平切身体会到:上海普通市民的建议和提法能被吸纳到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这真正体现了政府“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务实作风,体现了政府“访民意、听民生、察民情、纳民智”的务实做法,体现了上海是一个“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也体现了自己作为一个上海市民的人生价值,倍感自豪和光荣。政府征集人民建议是充分发挥老百姓的智慧,把人民建议的金点子转化为新理念新思路,是政府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新要求。 据悉,罗克平此前共向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提出了9条人民建议,其中有3条人民建议获得了上海市领导的批示,两度荣获“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证书。 罗克平表示: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是老百姓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新要求。这次我提出的建议被写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让我对提倡市民建言献策、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治理更充满了信心。 (来源: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上海发展改革》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