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奋斗,

被这个国家的历史所铭记,

他的远见与理想,

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华魂·中国梦,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

第三篇章

《追随伟人的梦想》

今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周年。昆曲名角张军创作了《我,哈姆雷特》,通过昆曲独角戏的方式演绎莎翁名剧。这种融贯中西,又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做法,也正是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

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波,先后20多次到上海,而从年到年的13年中,他在上海生活了九年。孙中山为什么选择上海作为自己的革命家园?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文保部主任王浩嵘:“他能够感受到西方最新的发展和进展,不管是学术上、技术上、思想上,这些东西上海是国内第一个感受到。上海是一个中外联合杂处的交汇点。”

就是在这样一个中西交汇的城市,在香山路一座小洋房里,孙中山完成了《建国方略》中的《心性文明》和《实业计划》,尤其《心性文明》正是他兼收中西的产物。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当时,孙中山提出,“发扬吾固有文化,且吸收世界文化而光大之。”

《我,哈姆雷特》彩排剧照

将近百年过去了,各种文化在上海碰撞、融汇和创新,形成鲜明的“海派”文化特色,也孕育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世界的与本土的,传统的与现代的,高雅的与通俗的,各种文化形态都可以在上海落地开花。

用昆曲演绎的独角戏《我,哈姆雷特》,它已不是人们熟悉的《王子复仇记》情节,而是保留了故事内核的再加工。

导演李小平说,这是古、今、中、外结合的范例:“昆曲是个年以上老剧种,莎士比亚是年前的知名作家。你今天的演绎如果如实把实演出来,可能是一般比较传统的样式。作为一个人的独角戏更重要的是你提出的当代观点,英文、中文、古文与当前,而这些统统出来的是我、张军。”

《我,哈姆雷特》彩排剧照

来自莎翁故乡的ALEX,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是非常不一样的,非常有趣的。我听说他今年底要去英国,所以我想再次看到这部戏。”

今年10月1号,上海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舞蹈专属剧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投入运营。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11月底到12月初,代表中国舞蹈最高成就的舞蹈赛事——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即将落户于此。两年后,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也将走进国际舞蹈中心。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监张哲感叹:“从文化大都市的建设来说,芭蕾舞这样的一个外来文化显然是上海所具有的,这么多年上海的芭蕾舞也代表中国芭蕾舞发展的水平之一。”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乞今已举办了18届,世界各地的3万多艺术家、多个艺术团体先后登上这个大舞台;戏曲和舞蹈的突破只是上海文化发展的缩影;而无论是交响乐团发展国际化;还是电影业成为全球优秀电影资源的集散地,都能听到上海文化迈向世界的脚步声。

(来源:上海台记者向晓薇)









































白癜风会传染吗
北京医院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198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