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事君说

静听画事栏目又来啦,今天的主角是永远聊不完的张大千!点开下方音频,画事君今天要跟你聊的是,张大千的“成功学”!↓↓↓

齐白石,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的两大主角。纵览张大千的一生,他并不像和他齐名的齐白石一样“官运”亨通。齐白石在北平艺专当过教授、当过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他以萝卜白菜锄头农具入画,受到毛泽东的肯定,政府表彰他为“人民艺术家”。

而张大千,除了晚年定居台湾后被国民党当局所重视,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只是一名民间的职业画家,并且后半生云游海外,在大陆音尘迹绝。

民国时期画艺高妙者为数众多,为什么张大千能够不仅在生前享有盛名,而且在身后仍然对市场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在传奇中永存

艺术品价值的难以界定,使得市场形成了一种粗略的定价策略,即靠艺术家本人的知名度来界定他的艺术水平。然而生前有名之人不少,如何在身后也继续有名气?

名人是靠故事流传的。民国名人不少,如今最有名气的恐怕应属林徽因、徐志摩和陆小曼,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建筑著作、抒情诗歌或者花鸟画,而是因为那三角恋情故事。

画家也一样。假如今日问一普通民众,你知道的最著名的画家是谁?答案不是张大千,也不是齐白石,而是唐伯虎。若追问他为什么知道唐伯虎?自然是因为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张大千在普通大众间的知名度,很大程度靠的是他的一个个传奇性的故事。他曾被劫为匪,后又出家为僧,生时为灵猴转世,后又在苏州养虎。他在上海拜师,住过颐和园、青城山,最终远走巴西、辗转北美、最终归根台湾。他青年时仿石涛的画骗过了黄宾虹和吴湖帆,他先后有四个妻子和两个情人,还有一个暧昧不清的李秋君。每个故事都具有非常易于传播的传奇性。

张大千性格大气,经常爱做一些轰动的大事,形成新闻故事。在画画上,他最有轰动性的新闻当属年代临摹敦煌壁画。这件事当时受到很大的议论,被不少人指为破坏文物。他带着大队人马和家眷,跋涉千里,远走沙漠。这次临摹耗时达两年之多,耗资“五百条黄金”。为了1:1临摹巨幅壁画,他请青海喇嘛秘制大尺幅画布,所费青绿颜料由国民党高层张群派飞机运送。从气魄和规格上相比,同时代书画家顿时逊色不少。即便往前数十年,张大千还在青年时期,就曾为了画画数次登临黄山。第一次登黄山之时,黄山还没有路,他便雇人在前面修路,一边修,一边登山,一边作画。这样的故事,讲起来激动人心,听起来何等气派。

一个个的故事,使得至今人们说起张大千,都有无数的谈资。张大千也成为艺术圈内人人皆知的共同话题,于是他就在这些话题中得以永生。

仗义疏财、豪侠义气

张大千的三哥张丽诚经营工商业,所以张大千在大部分时间内生活还算优渥,遂出手大方,为人豪爽,广交朋友。他曾到日本学习一年染织,回国后便拜师海派名家曾熙和李瑞清,以师法石涛为主要面貌。高明的画艺和侠义的性格,使他短时间就能进入上海书画的高级圈子,与黄宾虹、黄君璧等名家成为好友,并且凭借一手好画成为相当有名气的画家,与溥心畬并称为“南张北溥”。他和兄长张善孖共同创立大风堂,广收门人,宾朋满座。与他交好的不仅仅是藏家,连印人、装裱工、造纸者、甚至一些没饭吃的闲人,他都出资出画养着。譬如,印人方介堪为张大千治印,不论其治印数量多寡,每月固定十张小画酬劳。晚年张大千定居台湾,摩耶精舍内日日高朋满座,其中闲杂人等或有偷画的,或有伪造假画偷偷用印的,张大千即便知道,也当做没有看见,意在给其一条生路。

不仅在小财上,即便大笔财物,张大千也不放在心上。年代,张大千曾存在门人方召麐处多张古画,在纽约出售。但因为 在即,美国政府怀疑方召麐在为中共筹款,要对她进行逮捕。方召麐遂将这批画存在美国一位姓楚的医生手里,自己连夜前往伦敦。事情平息之后,这位医生矢口否认曾接受过这些画,警方也无从查证。张大千得知此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安慰方召麐说,“都是身外之物,无妨”。

这种大气与生俱来,别人学也学不会,真是到达了郑板桥“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的辽阔境界。所以连陈巨来这样一个性情古怪的人,在其回忆录《安持人物琐忆》中,对别人都或多或少有讽刺挖苦,但对张大千赞不绝口,一句坏话都没有。至于张大千资助过的香港《大成》杂志,更是对张大千满篇赞誉,几乎说成神人。

张大千的人格魅力在无数的故事中得到重复和强调。我们大致可以理出一个形象来:他有书画天才,在绘画上用功摹古、并且水平高超到可以骗过最高级的鉴定家;他做事大气,为了画画可以做出惊天举动;他的圈子高级,与黄宾虹,黄君璧、吴湖帆、溥心畬等名家为友;他风流有趣,所以艳遇颇多,并且对每一位夫人或情人都重情重义,绝无薄情之举。他朋友众多,门人也多,对待每个人都以恩义为先,一生没有敌人。可以说,张大千的人格魅力是他赢得一生盛名的重要原因。

作品是硬道理

当然,市场买账并不仅仅因为张大千的人格魅力,藏家最看重的还是作品本身。关于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徐悲鸿曾称赞道:五百年来一大千。这可谓是对张大千的最高赞誉。

张大千不仅是五百年来所出的一个奇才,而且更是一个全才。大风堂大师姐侯碧漪曾对他说起张大千,一脸骄傲:“齐白石怎么和我们老师比,我们老师什么都能画。”

张大千的画艺可谓“奇全”。奇者,在于张大千能够在艺术水平上到达很高的程度,不仅师法古人,并且自创一格。

他临摹的古画骗过大收藏家吴湖帆,书法也创造出别开生面的“大千体”,其绘画艺术更是精妙绝伦,并且在人物画和花鸟画的领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

全者,在于他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泼墨、书法无一不精,并且在晚年还独创了极具震撼力的青绿泼彩画法。

相比之下,同时代画家大多只擅长一类题材,或者仅有一门绝技,张大千的艺事就显得格外醒目。

就像商品有大众小众之分,艺术品也有。张大千的画在艺术性和市场接受度的融合拿捏上相当精妙。

他的线条圆熟优美,但因生拙趣味,而不流于甜俗;他的画面优美鲜艳,却以其直追唐宋的美学标准,而显得高古不凡。

他完美的融合了优美与壮美,使市场的接受度最大化。而他标志性的诸如荷花、唐宋仕女、书法等则万变不离其宗,在大量作品中不断重复,成为了被人牢牢记住的符号。

巨大存世量

除了天分高外,张大千还是一个肯下苦功的人。他自己认为成功的十之七八在于后天用功,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心苦画,直到溘然长逝之前,还在创作庐山图。因而他的作品存世量极多。

存世量,这对一个画家的作品价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市场没有横空出世的天价,任何一位正常的画家作品价格都合乎冰山原理。也就是说在你看到的天价之前,有沉没在水中你看不见的众多低价筹码。

作品存世量越多,也就意味着底部低价筹码越多,那么这位画家价格的“冰山”就越高越稳固。

另一方面,持有其作品的人越多,在价格方面,市场就越会看涨,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手中的作品贬值。这也是张大千至今不能为市场遗忘的原因之一。

但如今市场上出现的署名张大千的作品仍然远远大于张大千实际的作品数量。张大千作品是假画重灾区,因其画坛地位,他尚在世时便有不少人仿造其假画,所以他不得不每隔五年就换一批印章。

七八十年代的台湾、香港更是伪造张大千假画的重镇。这些假画的意义就仿佛盗版,一方面侵害了真品买卖双方的利益,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其作品存世量,对张大千的市场影响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门人遍天下

大风堂门人里行政级别最高的当属宋美龄,可就连“国母”宋美龄拜师晚年张大千时,也行跪拜之礼。

张大千一生所收徒弟众多,登记在册者据统计有人之多。他的门人分为专业画家和以绘画怡情养性之社会名流。

在专业画家的筛选上,张大千对其艺事水平要求极高,比如后来成为长安画派领袖的何海霞、以及功力深厚的胡若思、刘力上、俞致贞、田世光、曹大铁、方召麐等。

而在以绘画怡情养性之人的门人,张大千则多半选择社会名流,或者利用收徒来制造一些新闻故事。比如收女弟子叶名佩,只是听她弹奏了一曲古琴而已;又比如年在上海同时收郁氏五姐妹为大风堂女弟子,时人称之为“五美拜师”,轰动一时。

大风堂诸多门人遍布各地,不仅受张大千指点教习,也为张大千办事,卖画、联系展览、宣传其艺术。

譬如年去国离乡后,张大千就曾多次写信给香港门人方召麐,请她帮自己在香港卖画,并且向四川老家寄送奶粉、原子锅等稀缺物品。

位门人在张大千离开大陆后,也俨然成为他影响力的辐射点,并且通过这些门人的社会关系影响到更多的人。

大风堂再传弟子、私淑弟子成为了张大千和大风堂的延续。这不得不说是张大千在扩大影响力方面的一个上上策。

张大千和门人方召麐于香港

年,张大千在台湾溘然长逝。他在由三间房间打通而成的大画室内绘制巨幅作品《庐山图》时心脏病发,医院抢救无效。

一位画家执笔而逝,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非常有电影感。加上这一生中豪侠义气、浪迹天涯的故事,以及无数精妙绝伦的画作,张大千永远不可能被人忘记。

他可谓是中国画家中第一位也是最懂得包装运作自己的大师,因而他的市场也不会遭遇低潮。

民国画事更多精彩内容

这样的老太太世间不会再有——张大千传奇女弟子方召麐

可怜堂堂北师大,误把套路当深情

一张鞋拔子脸,怎么做皇帝?

在马桶里藏金子的吴待秋,他是一个常人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

交学费啦:)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症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zx/1179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