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新是上海观众的老朋友了,曾在电视银屏上长时间担任新闻记者和评论员。然而要说什么时候被观众们所熟知,还要提到由他主持的两套如火如荼的节目,我们看到骆新在《百里挑一》里的宽容亲和,在《东方直播室》里的犀利睿智。那么他平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8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骆新老师接受了《齐鲁画报》的专访,初见骆新,即感觉到一种外交家般的亲和力,一如见到20年未见的老朋友那样。随着访谈的深入,我们感到,骆新不仅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而且还是个宅心仁厚的人。这是一种大智慧,《老子》里阐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最贴切骆新的语句。访谈临近结束时,骆新老师从随身携带的包中拿出一本《傅雷家书》,为我们朗读了书中写于六六年9月2日的段落,我们听完后,都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媒体正走向分裂时代

我一直认为,传统媒体人是要有“优越感”、“自豪感”的,因为曾经的媒体,是一个在权力庇护之下的一个稀缺资源。但自打有了互联网媒体,传统媒体就受到了冲击,日子不太好过。但是我觉得首先还是媒体人自己改变一下心态,不要怨天尤人,因为我们终生所做的,是一项传播的事业,传播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和方式,其中谁做的方式更适宜传播,谁的受众面肯定就更广。

举个例子,目前的两款相亲类节目,《百里挑一》还是本本分分地只做相亲,而《非诚勿扰》俨然已经变成社会问题大讨论了,这一讨论,看热闹的人肯定就多了。

不过也没必要太执着于传统媒体或非传统媒体。我有个朋友叫罗振宇,是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的主持人,他说过一句我很赞同的话,“既然已经有人喜欢你,你就别再要求所有人都喜欢你,但是你要让喜欢你的人成为你的忠实供应商,他们会形成一个叫“社区”的文化,所谓‘喜欢你就供养你’”。

现在许多媒体为了迎合新的受众,要“改革”,要“全新改版”。但是这样做,实在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你会先因为形式转变而失去老的拥簇,同时还要兼顾吸引新观众,这个转型是很困难的。

所以不要轻易挑战观众的收视习惯,要尊重观众和读者的收视习惯。我以前做节目,即便受众小,收视率不高,我仍然在认认真真做。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转换

这两者我觉得首先都要处理好内容的问题。媒体的表现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内容都是一样的很重要,比如《齐鲁画报》,我对你们以前的老照片专栏印象十分深刻,这可以说是你们内容上的特色。那么我建议你们应该做到,只要提到老照片,就想起《齐鲁画报》,无论你是通过纸媒刊载,还是在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
土方治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mt/1185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