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鹏郑冰枝

作者简介:鲁鹏,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秘书、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秘书学、人际与文化传播学。郑冰枝,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新闻报道深刻地影响着公众对女秘书职业群体的价值判断和思维逻辑。文章对篇涉及女秘书的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媒体主要从色情、失范、戏剧、标签、名人、表达等六个维度构建女秘书形象,这种“妖魔化”新闻框架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严重损害了女秘书的职业形象。

女秘书;妖魔化;新闻报道;框架分析

秘书岗位有“凤凰池”的美誉,然而社会上流传的“二号首长”“大秘”等称呼却反映出公众对秘书的认识停留于“强势群体”的刻板印象。反之,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老板情人”“小蜜”“二奶”“潜规则对象”等用语则描绘出女秘书的尴尬处境。那么,这样的女秘书形象与社会生活中的女秘书是否相符?大众对女秘书的错误认知由何而来?本文尝试运用框架理论进行分析。

一、框架理论

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有关“框架是如何理解传受双方彼此的符号,传受双方互相约定的诠释规则”的理论,戈夫曼(Goffman)在年出版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中将“框架”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此后框架理论逐步进入传播学研究视野。戈夫曼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对社会真实的主观解释和思考结构;框架的形成一方面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又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甘姆森(Gamson)进一步发展了框架理论,认为框架的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这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另一类是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

对于新闻媒体的框架研究,坦卡德(Tankard)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恩特曼(Entman)认为,框架包含“选择”与“凸显”机制,即在报道中特别地处理和解释被认为需要解释的部分。臧国仁提出,新闻框架有高、中、低三个层次,并主张把框架概念理解为名词和动词的复合体。黄旦认为,“文本建构、诠释或话语生产分析是框架理论的重点”。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入手,以新闻标题、内容、议题、话语表达、字词使用等为切入点,分析媒体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加工和重组,探究其如何建构“女秘书”报道的新闻框架。

二、研究设计

1

内容分析与样本选择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抽样、统计、分析“女秘书”新闻报道的传播内容,对其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和研究,力图呈现媒体报道中有关女秘书的新闻框架。

本研究的样本选自百度新闻,通过百度的“高级搜索”,将频道限定为“新闻频道”,关键词设定为“女秘书”,搜索方式选择为“新闻全文”和“新闻标题”,对新闻源和时间不作限定,截至年10月15日成文时,共检索到相关新闻报道篇。依据研究目标与主题,排除无关新闻篇,去除视频新闻与无法打开的新闻13篇,共获得有效研究样本篇。

2

类目构建

(1)报道性质。报道性质是媒体编辑新闻信息的重要因素,也是公众了解媒体报道立场的途径。本研究区分正面报道(利于受众对女秘书产生良好印象的报道)、中性报道(不包含明显的媒体倾向和立场,客观呈现有关女秘书新闻内容的报道)、负面报道(让受众对女秘书产生反面印象的报道)三种报道性质,解读媒体所构建的关于女秘书的新闻框架。

(2)报道议题。报道议题是构成新闻框架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观察媒体的新闻报道侧重点和新闻要素取舍方向。本研究从有关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以及报道内容涉及到的违法犯罪、女性形象、性丑闻、事业、性自主权、历史轶事、明星花边、生命健康、职业争议、职业尊严、工作经验、婚姻、情感、待遇、其他等15个议题出发,探究有关女秘书的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结果统计

1

报道性质

经统计,在篇有效研究样本中,有关女秘书的正面报道仅有42篇,占比最低,为13.5%;中性报道有78篇,占比25.2%;负面报道有篇,占比高达61.3%,超过了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的总和。(见表1)基于此,一个以负面报道为主的“女秘书”新闻框架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些标题消极、内容调侃的负面报道很容易对受众的认知产生影响,使人们的观点和态度平面化和单一化,导致人们对女秘书产生习惯性偏见,并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

2

报道议题

从报道议题的分布来看,涉及女性性自主权的议题非常多,占比第一;占比第二的是女性形象,包括影视或网络游戏中的所谓女秘书形象和一些网红的“女秘书”角色扮演形象,这些形象并非社会生活中真正的女性秘书工作者职业形象;其他类议题占比第三,基本上是低俗信息;历史轶事、性丑闻分别位列第四、第五。总的来看,关于女秘书的报道议题基本上与“性”元素联系在一起。媒体在题材、篇幅、话语等方面反复强化和延伸,不遗余力地说服受众接受这样的观念———女秘书与“性”必然拉不开界限。尤其是充斥着大量低俗信息的其他类议题,披着新闻的外衣,大肆贩卖“女秘书职业性暗示”的错误倾向与判断。(见表2)

(未完待续。本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略)

(本文刊于《秘书》杂志年第1期)

注:本文来源为《秘书》杂志及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48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