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方的一篇文章又刷屏了,无非痛陈现在没有人生产严肃新闻了,人人都想做自媒体,观点泛滥啦,真相稀缺啦。 导致严肃新闻式微的原因很多,譬如管制,这众所周知。但说句公道话,但使没有管制,什么严肃报道想做就做,好记者就不会流失不会跑路了吗?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南方周末》的顶尖记者一个月工资可以在北京上海深圳买一平米房子,现在放眼望去,中国有哪家媒体能够给顶尖记者提供这个收入?媒体人各种转型跑路,自是必然,这个行业当然可以有理想主义者坚守,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不得不纠结于柴米油盐。 企业和行业的好坏,是产品决定的。严肃新闻的式微,本质上是全社会没有人愿意生产这种产品了。没人愿意生产这种产品,当然有管制的原因,但还有另外一方面原因,就是这个产品在商业上的投入产出比太低,说白了就是这个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太低。 导致传统媒体式微的原因之一是技术,我原来写过一篇《媒体死于技术》(明天会推送这一篇),讲媒体渠道优势的丧失。过去媒体独占的渠道优势不再,导致媒体的旧商业模式崩解。一方面,严肃内容本身不足以奢侈品的价格销售,另一方面,广告商的投放也要另寻他处,对传统的严肃内容生产者而言,成熟的盈利模式只有回归到采编经营不分,要么写软文,要么写黑稿(并以黑稿相要挟)。 生存压力之下,传统媒体也好,自媒体也罢,第一要务和其他企业并无不同,尽可能压低成本,尽可能提高收入。内容端的高收入从何而来?无外乎两途。一类是真正流量极高的头部内容,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这种头部内容显然不可能是严肃新闻,别的不说,严肃新闻本身就是手工作坊精心打磨的产物,其产能受到极大的限制,但使真有一个以生产深度报道为志业的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