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上海F1巨亏本源大众参与程度太 纪胖说: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如果一个体育项目能够成为“群众体育”中的一部分,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商业模式就会成功。除F1,放眼世界,再没有第二个体育运动的商业模式,如此大规模地征服各举行城市的热忱。一样,放眼世界,也很难找出第二个大众参与度像F1如此低的体育项目——这也许是上海F1巨亏的本源所在。 本期关键词:上海F1 年4月10日至12日,上海F1承办了第12届大奖赛。和年上海F1元年相比,8万人左右的观众上座率距离当初的25万人相去甚远。更加关键的是,从年第一届开始,上海F1大奖赛就生存在“巨亏”的阴影里,至今没法自拔。 12年来,为了上海F1,最初的总投资大约在70亿人民币左右。第一个7年,上海方面每一年交给国际汽联的承办费为2亿人民币,加上每一年1.5亿的电视转播费、万赛道保护费,和其他各类相干的费用,上海F1每一年的成本费用超过6亿人民币。举行大奖赛每一年的最多营收为4亿人民币,意味着承办方每一年亏损在2亿左右。 ▲各种费用让运营方寸步难行 如此包袱,让运营方寸步难行。如果不是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项赛事根本就保持不到现在。此前,韩国F1大奖赛就由于运营方连年亏损,不能不从F1赛事日程中消失。 分析上海F1巨亏的缘由,外界归结到以下方面: 1国际汽联的承办费太高,给上海运营方的商业权益太少; 2商家尤其是中国企业对F1缺少兴趣; 3全球范围内的“禁烟”令,让烟草行业没法资助F1; 4中国的F1文化没有构成。 应该说,上述缘由都对F1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影响,让F1的商业资助降至冰点。但是,我们在这里提出另外一个更加具体的缘由:F1这项活动过于高端,参与群体太少,没法构成互动,终究让这项运动除一些发烧友以外,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大众市场”。而一项体育运动,如果失却了大众基础,商业模式必定凋零。 1、F1让各站都亏损惨不忍睹 在体育产业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一切都围绕“群体性”展开,当受众到达相应的程度以后,体育产业的商业前景自然就会被看好。 即便那些高端的如高尔夫,也已实现了进入普通百姓家。包括球,也是如此。再加上高尔夫和球不断实行各自的造星计划,让泰格·伍兹、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纳达尔、大威、小威、莎拉波娃、李娜等1众明星众所周知,影响了数以千万的球迷,继而让这两项运动经久不衰,“钱景”广阔。 但是,F1不同。 ▲F1是一项烧钱的运动 作为一项“烧钱”运动,F1惊险、刺激而又夺目的场面,的确让人热血沸腾。舒马赫、汉密尔顿、维特尔、哈基宁、莱科宁、阿隆索等1众F1车王,都是车迷们的偶像。 遗憾的是,这些明星效应并没有让F1成为承办方的“摇钱树”。相反,大多举行F1赛事的城市,都由于高昂的承办费、赛道保护费、电视转播费和其他各类费用而出现巨亏局面。因此,欧美和后来的亚洲F1各站,都有退出F1的现象产生。 年,欧盟出台F1赛场上不能再出现任何烟草广告,这无疑切断了多家F1车队的主要财源。 老资格的法国站由于严重亏损,从年主动退出赛程;圣马力诺站早在年就消失了;德国也无力负担两场F1;土耳其站在苦苦支持7年后消失在年的赛历中;巴伦西亚站的退出,使得赛季19站比赛唯一7站欧洲赛。 后来,摩纳哥的蒙特卡罗、意大利的蒙扎等F1站由于巨亏也要撤消,国际汽联和伯尼·埃克莱斯顿为了保住F1在欧洲的地位,不能不取消了这几站的承办费和相干的费用,才使得这两战的F1保存了下来。巨额F1财政赤字,让F1的欧洲老巢几近“空巢”。 ▲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顿 这时候,像FIFA大佬布拉特和NBA斯特恩一样,精明的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顿把眼光瞄向了亚洲。他用F1那震动的画面、明星的效应和对城市形象的推行与提升,迅速让不知道F1市场身前的亚洲诸国产生了兴趣,并从年的马来西亚站开始,到中国、巴林、韩国、印度、新加坡、阿联酋,F1迅速实现了在亚洲的扩大。 亚洲,成为伯尼·埃克莱斯顿和国际汽联新的“摇钱树”。 像是欧洲各站的财政危机一样,一样的事情也产生在了F1的亚洲各站身上。从欧洲到亚洲,从法国到德国再到土耳其,最后到上海F1、韩国F1、马来西亚和巴林F1等等,就像是瘟疫传播一样,无一幸免。 其中,韩国F1从年开始每一年亏损在万英镑左右,后来难以为继,在年和年取消了F1韩国站。上海、巴林、马来西亚等苦苦支持。或许,F1只有阿联酋、卡塔尔这样的石油大国才玩得起。 上海F1自从年承办至今已12年,从未盈利过,不算当初的投资,上海F1总亏损额度应当在20亿元以上。只要政府不再补贴,F1一定从该国瞬间灭亡。 ▲上海F1亏损严重 这类巨亏首先是巨大的基建投入根本就收不回来,其次国际汽联的承办费太高,每一年F1的收入不足以抵消承办费。年至年,上海F1每一年的承办费是万美金,同年几近同期和上海加入F1的巴林,每一年的承办费只有万美金。日本是万美金,马来西亚是万美金。上海当年用全球最高的承办费取得了F1,运营方从此背上一座巨亏的大山盘跚在F1的路上。 上海从年续约至年只有,每一年的承办费降至万美金,随之很多权益也被收走。每一年的收入仍然没法抵消昂贵的各项费用,亏损继续,而且看不到任何扭亏为盈的希望。 其他欧美和亚洲各站一样如此。任何一个城市的运营方由于巨亏致使的羸弱程度,都是只要1棵稻草就能把他们压弯。伯尼和国际汽联的身体里历来都不会流着道德的血液,不会主动为你减轻负担。 除非,世界F1各站都要灭亡的那一天到来。 2、没有大众参与就是死路一条 其实,追溯和渲染F1的悲壮都没有实际意义,这些都不能帮助F1的商业模式产生改变。 就像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在进行的一场围歼和反围歼之战一样,传统媒体存在天然的短板,在时效性、版面和互动方面,与新媒体没法等量齐观。 一样,F1孤芳自赏,自娱自乐,没有大众的参与,没有百姓群体的互动,没法让F1真正进入百姓的生活,让这项运动的门路越走越窄。或说,最终将是死路一条。 这不是耸人听闻。 不管参加F1的是什么车队,不管是舒马赫还是汉密尔顿,他们终究代言的都是背后的商家。除场面惊险刺激和震动以外,这项运动基本上都和寻常百姓无关。 尽人皆知,体育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运动项目参与的群体,只要受众够多,围绕着这项运动的体育产业链条就会兴旺发达,商业前景就会越走越广。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下的体育产业模式,概莫能外。 欧洲5大联赛、NBA、NFL、MGB和中超和CBA,为何商业模式越来越好,就是由于这些运动或说职业体育背后,都有着极为广大的受众群体。 商人终究的目的是逐利,逐利的载体就是“受众本身”。当受众群体庞大的时候,商家的利益必定最大化。 特别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如果一个体育项目能够成为“群众体育”中的一部分,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商业模式就会成功。 这恰恰是F1的短板。 很多分析称中国的商家不愿意涉足F1,是由于政府不提倡如此不环保的体育运动,或中国商家根本就没有意想到F1文化的重要性,和F1对1座城市的影响力。实际上,根本原因不在于此。 真正的缘由,是由于F1根本就没有受众基础。这项运动由于特点的局限,让缺少大众参与成为F1的最大短板。没有百姓参与,仅仅靠所谓的车迷,根本不可能拉动一个真正的民间消费市场,使得F1成为某些特殊人群的一项“云端运动”。 年时的25万人观众观看F1,更多的是百姓对这项运动的好奇,热烈过后,也就没有了兴趣。加上每一年只有三天的观赏时间,且和自己的生活实在遥远,观众自然也就逐步阔别。绝大多数的的商家是需要大众基础的,面对市场受众惨淡的上海F1,商家们自然不会把真金白银投入到这个 北京白癜风医院由于张师傅所在的物流公司卸完货后就要关门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zx/9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