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前左四)、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前右四)、上海市市长杨雄(前左三)等嘉宾共同启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国家级交易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26日正式投入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新华社社长蔡名照,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中海油董事长杨华出席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发布会并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应勇出席,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主持。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支持交易中心发展,希望三大石油公司和下游用户积极进场交易,尽快推动形成更具代表性、更具影响力的交易价格,促进交易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运行,有助于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油气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深化能源国际合作。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讲话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表示,新华社积极参与到交易中心的建设中来,是为了获取及时、权威、全面的石油天然气交易信息,提供专业化的能源信息服务产品,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能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能够参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也是新华社发展经济信息事业、建设强大“信息通讯社”的又一个宝贵契机。

上海市市长杨雄讲话

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天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运行。这是加快国家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上海能源要素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对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讲话

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天然气作为公认的优质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持续提升,天然气产业成为我国化石能源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更加广泛地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对我国“青山绿水”、“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讲话

中国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表示,中国石化作为股东单位,一年多来,切实履行股东承诺,全力支持配合交易中心各项工作开展,全力完成和超额完成线上天然气交易任务,为交易中心平稳运行和有效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中海油董事长杨华讲话

中国海油董事长杨华表示,交易中心注册成立后,中国海油积极参与交易中心前期筹备工作。交易中心试运行期间,在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量相对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海油年累计实现天然气上线交易20.3亿方,超额完成股东专项约定的交易指标。

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主持发布会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于年3月4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油等能源品种的现货交易,提供相关的交易服务,经营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市政府批准的其它业务。

交易中心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新华社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的交易中心,其有关工作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及商务部的指导和监督,旨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天然气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和金融平台。

交易中心股东为新华社、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申能、北燃、新奥、中燃、港华、华能十家单位,注册资本金0亿元,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

交易中心注册及办公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园路8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陆家嘴金融网综合自新华社、上海观察

编辑:江屏宣

延伸阅读·新闻分析: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助力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

新华社上海月26日电(记者刘雪、安娜、陈云富)国家级油气现货交易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26日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迈向纵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正式运行发布会上表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设,既是油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交易中心试运行以来,对衔接供需双方、形成合理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于年7月投入试运行,随着市场化交易规模逐步扩大,预计今年天然气单边交易量突破5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8%左右。

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运行,是加快国家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上海能源要素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对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持续提升,成为我国化石能源中的朝阳产业。在业内专家看来,交易中心正式运行有助于加快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通过市场化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发现真实价格,促进资源顺畅流通、合理配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表示,交易中心作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平台,能真实反映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季节性区域性特点,发现天然气真实市场价值,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供需矛盾、稳定市场的供应。未来中国石油将逐步扩大上线交易气量,全力支持交易中心尽快开展天然气期货业务。

“在我国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油气交易中心,是推进石油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表示,将全力支持配合交易中心各项工作开展,全力完成和超额完成线上天然气交易任务,为交易中心平稳运行和有效发展做出努力。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介绍,交易中心试运行期间,中国海油年累计实现天然气上线交易20.3亿立方米,超额完成股东专项约定的交易指标。截至0月3日,中国海油今年已在交易中心成交天然气24.4亿立方米,将力争完成全年的交易气量。

“能源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是要解决产业放开和市场开放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景春梅说,过去我国油气产业集中度较高,价格主要以政府指导价为主,通过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仍待完善。交易中心的建立,将为油气供需双方搭建交易平台,目标是构建起油气现货交易市场,让市场决定价格,这正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

目前,交易中心发布了中国LNG(液化天然气)出厂价格指数、中国华南LNG交易价格指数和中国汽、柴油批发价格指数等多项反映中国油气市场运行情况的指数,为行业提供价格参考。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表示,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新华社独立第三方作用,着力加强与油气领域上下游骨干企业的合作,制定了交易规则、交易实施细则、会员管理办法、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40多项制度,积极推动开展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推出双挂牌双协商的交易模式。目前注册会员近家,市场价格指数基本形成。

延伸阅读·发言详细版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徐绍史:尽快推动交易中心形成更具代表性的交易价格

新华社记者刘亚南安娜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26日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出席正式运行发布会并发表讲话。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讲话

徐绍史表示,能源领域油气价格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决定价格作用明显增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油价机制化调整已经成为常态;天然气价格实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出台了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和定价成本监审办法,80%的气源价格已经由市场主导形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设,既是油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

徐绍史表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华社的共同推动下,年7月,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行,当年天然气单边交易量超过65亿方。随着市场化交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今年预计突破50亿方,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

徐绍史表示,交易中心试运行以来,对衔接供需双方、形成合理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内外广泛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zx/1192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