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8月23日10:00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负责人参加,介绍临港地区新一轮“双特”政策主要内容,以及临港地区推进新一轮发展的产业、人才、综合配套政策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临港将实施国家海绵城市试点

(-8-:57)

  根据《若干意见》,临港将实施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打造一批特色“林荫街区”和郊野公园,构建绿化生态网络体系。陈杰表示,根据临港现有特点,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将加大整体环境监控点的布局,通过监控来检测环境整体变化,为环境保护策略制订提供支撑。

“双特政策”2.0版的突破尤其体现在住房方面

(-8-:33)

  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双特政策”2.0版尤其体现在保障人才的住房方面,将为各类人才提供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同时为了保障人才落户临港后的整体生活环境,历年来临港积极引进了一批教育、医疗服务机构、企业入驻。今后还将在城市功能如体育、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加大力度。为了解决临港主城区交通问题,目前正在制定临港地区智慧交通整体规划,包括区域内交通线路优化,信号灯设置优化等。

临港地区将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8-:29)

  根据《若干意见》,临港地区将为各类人才提供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在临港地区工作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可租赁人才公寓或获最高每人每月元人才租房补贴。临港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人员每月给予临港津贴。临港地区有稳定工作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每月给予交通补贴。

制订出台临港新一轮产业、人才、城市功能的配套政策

(-8-:26)

  根据《若干意见》,管委会制订出台新一轮产业、人才、城市功能的配套政策,包括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等产业配套政策,将启动实施高端人才专项奖励等9条人才配套政策,将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临港云数据中心建设等城市功能配套政策。

临港管委会推动形成“1+3+X”政策框架体系

(-8-:23)

  为推进《若干意见》落地实施,管委会推动形成“1+3+X”政策框架体系。“1”是指由市发改委牵头制订、市政府发布的《若干意见》,“3”是指根据《若干意见》,由管委会制订出台的新一轮产业、人才、城市功能的配套政策;“X”是对落实上述政策制定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产业配套政策重点包括: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将发起设立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50亿元的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基金、20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等。

在临港教育等岗位工作满5年的人员办理居转户持证年限缩至5年

(-8-:19)

  《若干意见》指出,继续延用“双特”政策中的居住证积分专项加分政策,即每满1年积2分,满5年后开始计入总积分,最高分值20分。临港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给予政策倾斜。在临港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岗位工作满5年的居转户人员,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在临港地区开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便利服务等试点。

进一步向临港地区简政放权

(-8-:15)

  《若干意见》指出,将进一步向临港地区简政放权,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区内审批、人才服务事项区内办理;支持临港地区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土地政策支持,提高临港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6个方面、17项政策措施。

到年临港要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8-:12)

  《关于深化完善“双特”政策支持临港地区新一轮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到年,临港地区基本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城,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意见同时提出坚持高标准开发等四项基本原则。

沪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介绍临港新一轮"双特"政策主要内容

(-8-:05)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介绍《关于深化完善“双特”政策支持临港地区新一轮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杰介绍临港地区推进新一轮发展的相关产业、人才及综合配套政策。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共同出席发布会。







































根治白癜风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zx/1181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