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报道截图对比(题图) 蔡一鸣/传媒大观察 两会会期进入第六天,几天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多个地方代表团,听取汇报、聆听建议、提出计策。相继于3月5日、7日和8日来到上海、辽宁、四川代表团,同代表们共商国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几天来频繁参加的地方代表团审议的报道中,上海电视台敢为人先、先声夺人,采取了“时效性为先”的策略,于当天下午18时30分左右抢先《新闻联播》30分钟,首发自制时政新闻,成为全国首家报道该则新闻的媒体,这也打破了此前“时政画面央视独大”的惯例。 5日下午15时许,习近平参加了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当天15时31分,新华社率先发布新媒体快讯,以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新闻覆盖所有新闻点,成为新媒体端各媒体转载的新闻来源。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是每年两会的“必选内容”,有一定的预见性,因此媒体对于该条时政的处理也较为从容。 但由于会议时间安排较晚,会议结束后至《新闻联播》开始前可供后期编辑的时间紧迫,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诸如此类的重大时政体裁,安全播出通常是第一要义,使用统一通稿是最保险的举措。但面对“压力山大”的棘手问题,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电视新闻中心却迎难而上,以新闻时效性为追求,争分夺秒、接力报道,在确保安全播出的前提下,于当晚18:30抢先《新闻联播》30分钟,率先发布自制时政,成为全国第一家发布该条重要时政的电视台。 根据播出情况,由SMG电视新闻中心制作的《习近平与上海代表团共商国是》时长7分钟左右,与《新闻联播》播出的《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时长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东方卫视《东方新闻》首发的时政与《新闻联播》版差异较大,无论是从行文的遣词造句、语言语态还是画面剪辑,都存在不小的区别。在诸如此类重大时政题材的新闻上敢于自制新稿件、敢于谋求差异、避免同质化,是地方新闻媒体敢想而不敢做的,这方面东方卫视尤其值得点赞。 两台对同条时政新闻的处理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①导语设置的不同。 对比央视版和东方卫视版不难看出,央视注重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以统领全局的意识,以大思想带小方向,切入点小,覆盖面大。东方卫视则更侧重于习近平对于上海建设的积极评价,并延伸出“与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深化自贸区改革”等补充信息量。 ②文章结构有差异。央视在全文中着重对于习近平的强调和论述作了大篇幅报道,而东方卫视则利用了一半的时间对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新当选的市长应勇及其他代表们的发言做了详尽报道。在央视的稿件中,上述代表发言只用了一句话概括。由此看来,东方卫视在时政的处理上,更偏向于将“大时政”软化,以本土视角关心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的见闻所感,充分报道本地领导班子在会上的建言献策,提升“上海元素”在该条时政中的占比。 优点在于,不同地域的受众在观看不同电视台制作的时政新闻时,所获得的必要信息量也不同。以上海本地受众为主的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观众能从中了解到上海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大走向,也能感受到总书记对于治国理政的新方针、新路子;而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