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千变万化 不变的是对手艺的历练 手指飞针走线 坚守的是可贵的匠心 一款一式 多少动人的故事随着那些衣香鬓影 一起珍藏在记忆的箱底 本周故事│上海裁缝(上集) 首播时间:10月22日(周六)中午11:30 重播时间:10月23日(周日)下午13:00 播出频道:新闻综合频道 节目预告片抢先看: 内容介绍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海一直都被称为是中国的“时尚之都”,而让上海始终走在时尚前沿的是时尚背后那些了不起的工匠们——上海裁缝。 今年98岁的禇宏生14岁从苏州来到上海学裁缝,从此与旗袍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为影星胡蝶制作的蕾丝旗袍成了30年代上海的流行。 上个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长衫、西装、旗袍与时装交相辉映,“鸿翔”、“培罗蒙”、“龙凤”、“朋街”都是当时有名的时装公司,今年87岁的金泰均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大伯和父亲创建的“鸿翔”女装公司里学服装设计的情景。 ▲上世纪初的“鸿翔”时装公司 ▲上世纪初的“培罗蒙”西服公司 陈慎徳和陈厚顺两位是从浙江老家来上海学裁缝的,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了上海“奉帮裁缝”里的佼佼者。 编导札记│赴一场与衣裳的约会 本期编导:范竞秋 人与人的相遇,客观理性的说法是“巧合”,浪漫优雅的说法就是“缘分”。 《上海裁缝》这个选题,对于我来说应该是驾轻就熟的,在无锡轻工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四年的学习,让我在准备采访提纲的时候思路特别清晰,我不用再去百度就知道做衣裳的整个过程有多少道琐碎的环节,也知道具体的缝纫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让人抓狂的问题。然而,同所有的电视节目一样,找到有故事愿意讲、而且是有精彩故事并且讲得很好的嘉宾,仍然让我无从下手。不过这一次,缘分帮了我。 做关于裁缝的节目,旗袍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话题。旗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服装,海派旗袍更是斐誉中外。在上海,做旗袍的地方有很多,而会做旗袍的人也有很多,以往的节目中也有所涉及,但是,能够找到一位做了一辈子旗袍的老裁缝,是我心里一直念念不放的奢望。为此,我去过浦东上海科技馆那里的服装市场,也去过南浦大桥下面的轻纺市场,还跑到上海做旗袍最著名的长乐路上一家一家去问,结果总是让我失望,直到某一天的早晨,我在公交车的电视屏幕上遇到了他——98岁的上海裁缝褚宏生。 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和他的缘分。 ▲拍摄褚宏生指导徒弟剪裁服装 这个做了80多年旗袍的老先生,一生给无数的女性做了数也数不清的各种漂亮旗袍,从上世纪30年代的影后胡蝶,一直到当代歌手孟庭苇,他让她们风姿绰约,美丽动人。 ▲褚宏生为影星蝴蝶做的蕾丝旗袍的复制品 和我想象中的一样,这位爷爷级的老人亲切慈祥,见到他的那一刻,更能感受到他身上的那一份认真和坚持,这就是时光流逝但痴心不改的匠人精神,让本也是一名工匠的我心生敬意。 因了这位老先生的缘分,我又找到了鸿翔时装公司的传人、86岁的金泰均。他讲述了他一生和服装不可分割的感情,讲他的大伯金鸿翔和父亲金仪翔创业之初的不易,讲他在特殊时期内心的困惑,也讲他和刚去世的老伴之间几十年的陪伴。 这么多年以来,虽然已经远离了服装行业,但是我那颗喜爱服装的心却从未走远。作为已经打拼了十多年的新上海人,我欣赏她的优雅精致,追逐她的时尚新潮,赞叹她的谦和大气,更愿意追随她认真坚持的内在精神。 在拍摄过程中,我跟褚宏生、金泰均这样的服装界老前辈学到了宝贵的工匠精神,也跟刘彩云、朱建萍这样的上海阿姨学到了过日子的大众艺术。时尚,也让我和上海,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结下了这样一生的缘分。 ▲本期节目编导范竞秋(左)和褚宏生合影 欲知更多内容,敬请收看本期《上海故事》。 分享: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可将本文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即可订阅。 历史文章:一图读懂急性胸痛常见病因警惕眼睛上长这个是病猝死冠心病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