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购买临期食品吗?因为价格实惠又避免了浪费许多上海人并不排斥有人还觉得:这体现了上海人“会做人家”的好品质但如果还是没有卖掉呢?“临期食品”似乎只能面临下架、丢弃的结局最近,上海有一群人火上热搜他们每天从湿垃圾里“抢救”食物简直把“会做人家”发挥到了极致这些人都来自上海一家特殊的银行与大众所熟悉的银行不同代替“金钱”,这里储存的是“食物”▽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食物银行,它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将“多余”的食物收集起来,再分发给有需要的人。年,上海也拥有了第一家食物银行:上海绿洲食物银行。目前,上海绿洲食物银行已经与家企业达成长期捐赠关系,有国企、外企、民企,以及连锁超市和一些证照齐全的食品类个体户。入库登记、分类储存、定时发放,食物银行里,每一袋食物的去向都在线上有迹可循,做到了全链路透明。在创办人李冰看来,食物银行就像是一个桥梁,一端是可能被浪费的食物,另一端则连接着对食物有需求的人。过去7年,这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峨山路的食物银行已经“抢救”了多吨即将被浪费的临期食品免费分发给有需要的群众受益者超过万人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食物银行”那么,临期食品是如何被分发到有需要人的手中?▽在食物银行的仓库里,志愿者们会将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和牛奶等营养品,进行打包,共计份。每月发放一次,给一部分上海低保家庭,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对于行动不便的受助者,志愿者们还会直接上门,将这些食物送到他们的家中。受助人梁阿姨,前段时间接受了腰椎手术,考虑到她在家做饭不便的实际情况,志愿者将食物包中的生活必需品统统换成了利于她恢复的“补钙”营养品,并直接将食物包“送货上门”。看到志愿者们大热天提着食物包上门,梁阿姨充满了感激。对她而言,这份食物包不只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志愿者上门,将“食物包”送到受助人梁阿姨的家中线下发还不够食物银行最近还开了网店▽今年的9月,食物银行开网店了。电商平台成熟的物流体系,提升了临期食品分发的效率,也覆盖了更多的困难群体。网店所售的临期食品单价均为1分钱,相当于是免费赠送,这些食品一经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为了把有限的食物,送给最需要的人,工作人员需要在发货前通过表格逐一确认购买者的身份。只有低保户、重大疾病患者、孤儿、困境家庭以及特殊职业、岗位的人士才能成为食物银行的“消费者”。中秋小长假的前一天,浦东塘桥地区的环卫工人在附近的24小时自助食物冰箱里领到了零食、蔬菜,还有时令的鲜肉月饼。对他们而言,食物银行并不陌生,冰箱里每天都会有爱心企业捐赠的包装食品,可以为他们补充体力。这些临期食品都来自哪里呢?▽记者探访了位于上海普陀区的奥乐齐超市,自年,它就与食物银行达成了长期合作。晚上九点半,一天的营业即将结束,超市的工作人员开始打包当天的“剩菜”,作为食物银行第二天的“物资”。超市店长正在打包给食物银行的“物资”店长告诉记者:“今天水果蔬菜都有、它的上架日期是到今天截止,明天就不能再上架售卖了。”为了保证菜品的新鲜,超市一般会将蔬菜的最佳赏味期控制在2天内,水果则控制在4天,如果卖不掉,菜品水果就会直接被当做湿垃圾扔掉。而食物银行的出现,让它们变废为宝。合作的三年时间里,超市通过食物银行已经避免了超吨的食物浪费。虽然,超市提供的食品不在最佳赏味期,但是”食品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我们要确保自己捐赠的食物是安全的,也要确保食物银行在捐赠出去的时候,食物是在保质期内,且安全没有问题的。”奥乐齐超市运营副总监梁永芳坦言,食物安全是捐赠企业在合作中最为看重的。如今,食物银行已经走出上海,在北京、广州等五个城市相继落地。未来,随着公众对“临期食品”接受度的提升,以及厉行节约理念的深入人心,食物银行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而食物银行这座桥梁传递的不仅仅是人类对于食物的需求还有温暖与爱看视频了解更多↓05:39你喜欢食物银行这种方式吗?对于临期商品,你怎么看?留言说说吧!本文综合自:看看新闻、新闻坊、网友评论等作者:卢梅李维潇李佳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sh/1275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