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上海市探索推动禁毒工作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培育和扶持不同类型的禁毒社会组织,发展禁毒社工队伍。如今,全市共有名社工活跃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第一线。11月17日,在全国重点城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座谈会上,上海市禁毒委代表介绍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经验。

坚持“一个统筹”

上海市禁毒工作始终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禁毒委负责制,对各项禁毒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在市禁毒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区禁毒委负责本区禁毒政策配套、细化要求、组织实施和跟踪推进等工作,并按照统一部署和地区实际,积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市、区两级禁毒委向本级党委、政府负责,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禁毒工作和毒情形势,提请主要领导听取禁毒情况汇报,视察调研、专题研究禁毒工作。根据党委政法委、综治委、文明委的统一安排,将禁毒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实现了各种力量的有效整合,加强了工作实效。

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方面,近两年,上海市禁毒委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地方立法破解“病残吸毒人员收戒”等难题,增补与戒毒康复工作相关的成员单位7家,重点推进戒毒康复研究和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禁毒委组织的禁毒督导活动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也是检查指导的主要内容。

发挥“两种职能”为防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出现各行其是或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上海市禁毒委积极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发挥职能作用。一是以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为主体,侧重戒毒工作的刚性管理,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如对拒绝接受或严重违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的戒毒人员,统一认定标准和操作流程,使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章可循。二是以卫计、民政、人社、住建等部门为主体,侧重柔性服务,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目前,上海戒毒人员的尿样检测、吸毒成瘾认定、身心状况评估等工作由卫计部门承担,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的专业性,成为上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培育“三支力量”从年起,上海市培育和扶持禁毒社会组织,发展了三支力量:培养了一支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了一支禁毒志愿者队伍,核心禁毒志愿者已达近万人;另外,在上海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全市30余万平安志愿者同时也是禁毒志愿者,他们在社区禁毒宣传教育、重点人员动态管控、重大节点安全守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禁毒社会组织在全力服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及其家庭的同时,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以项目化运作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据统计,从年至年底,上海禁毒社会组织累计开展专业服务个案个,组织专业服务小组个,带领服务对象尿检人次,与服务对象面谈人次,开展外围访谈人次,协助人次成功办理低保,成功推荐人次就业,累计认定戒断毒瘾3年以上的服务对象达人。建立“四项制度”上海探索推进戒毒人员管理的无缝衔接机制,以加强对戒毒人员的管控,向戒毒人员提供长期、持续的系统支持。建立查处送交执行制度。对公安机关查获的新发现吸毒人员,一律委托戒毒医疗机构开展吸毒成瘾认定,对成瘾人员一律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和责令社区戒毒决定。对属于本市户籍或非本市户籍但在本市有固定住所的社区戒毒人员,在其行政拘留期满后,由办案单位带回并送交户籍地或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再由派出所向街镇禁毒部门报告,并负责落实后续工作。建立定期入所帮教制度。吸毒成瘾人员被处强制隔离戒毒达半年后,辖区内禁毒社工需通过书信方式与其建立专业帮教关系,区县、街镇每年还须两次组织辖区内的民政、卫生计生、人保、禁毒等部门以及禁毒社工和部分成功戒断人员前往探望,开展针对性的政策咨询、关爱帮教、同伴辅导和家庭关系疏导等工作,为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社区康复顺利执行打下基础。建立出所必接责任制度。上海严格规范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看守所和监狱之间在戒毒人员提押、移送、解除等环节中的交接程序、文书传递、信息预告等。目前,全市到期出所人员的接回率达99.8%。

建立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进场所制度。上海人保、公安、司法等部门积极落实送培训进场所措施,保证每名本市户籍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出所前至少参加过一项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年,上海推荐戒毒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人次,成功推荐人就业。









































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sh/1194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