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曾生活过鲁迅、巴金等文学巨匠的上海,至今却没有一座文学博物馆。近年来,建设巴金文学馆乃至上海文学博物馆的呼声日益强烈。去年,上海市作家协会曾经召开过两次相关的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无论从历史资源还是现实条件而言,在上海推动建设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和文化活动功能于一体的文学博物馆,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事情。昨日,上海文学博物馆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沪举行。专家们再度呼吁:建上海文学博物馆,刻不容缓。上海作协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扬周边省份来沪“要资源”上海作协副主席、华师大教授杨扬认为,文学馆的建设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一件事,这件事情“十一五”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了,现在已经进入到“十三五”了。“为什么建文学馆显得非常紧迫?我们也看到,其他周边的省份都在建,而且周围省份的资源远远没有上海这么丰富,他们找不到一些资源,就开始向上海来挖资源了。譬如,成都要建巴金的纪念馆,但巴金留在成都的东西少,他们就到上海来找。浙江要建茅盾纪念馆,找不到东西,也都到上海来找。”而在上海作家的资源收藏方面,杨扬也感到了一种紧迫感:上海一些著名作家,比如施蛰存先生的藏书,现在没有了; 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的东西,有些已被卖到了拍卖行。所以建上海自己的文学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发掘并保留下来,非常紧迫。杨扬指出:“建文学博物馆这个事情,确实是做得越晚,对我们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的难度越大。现在是恰好的时机,如果我们错过‘十三五’,欠债不是一点,到时候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青生要为作家建立影像档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青生认为,上海文学博物馆基本的功能应该是收藏,正如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先生所说的那样,博物馆应以收藏为王。他认为,这样的收藏工作从现在就该着手进行。现在的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写作一般都借助于电脑,包括写信也是通过电脑进行的,用到纸笔的越来越少。过去,像在座的陈子善老师手上有很多作家书信,但这种手写书信越来越少,不少名家书信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有一位80多岁的张老先生,当年曾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一起编《中国作家大辞典》,他负责当代作家这一部分,所以他有一大批当代作家的书信。这些东西,是否也该列入文学博物馆的馆藏物品收集范围?”此外,除了纸制文本,陈青生也提出应该注重音像的保存。“我们文学研究所在上世纪80年代搞了一套作家的录音资料,陆续整理发表了一些。原始录音的磁带,我自己退休之前把它们全部做成了数码的。”他表示,自己可以把这一套音像资料交给未来的上海文学博物馆,里面不仅有巴金的声音,还有几十位中国作家的声音资料。华师大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也认为,建设文学博物馆这个时间很紧迫,“很多事情,资源流失掉了就没有了。包括这个文学馆最基本的收藏,都要靠我们去争取,而不能都是展览复制品。那是有问题的,是要被人垢病的。毕竟再高仿,也不是原来的东西。”陈子善昨日呼吁,作家的声音要赶快进行录制与收藏,刻不容缓。“我们听不到鲁迅的声音,因为没有录音。孙中山的声音有录音,但是鲁迅没有。还有很多作家都没有录音。很多事情是你无法预料的,有的作家说走就走了,我个人认为应该赶紧组织上海现在70岁以上的老作家进行录音,请他们讲一讲历史。这点很重要,哪怕这个文学馆暂时还没有建,保存作家影音资料的工作都应该先做起来。”注:本文源自年3月19日新闻晨报,记者徐颖。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sh/1184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