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上海读书的大学生,你对沪剧了解多少?你知道沪剧与上海文化有哪些渊源吗?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走进海大,带你领略沪剧的神奇魅力! 《璇子》(茅善玉饰周璇) 从《红灯记》里可爱勇敢的小铁梅,到《董梅卿》里洒脱任性的官宦千金;从《石榴裙下》中温柔善良的卢雯慧,到《雷雨》里畸形病态的繁漪……娇小的茅善玉将一个个形象鲜明、人物饱满的角色带给了我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这是茅善玉在舞台上给人的最深印象。 《石榴裙下》(茅善玉饰卢雯慧) 两度登陆央视春晚的沪剧人年,茅善玉首次登陆央视春晚演唱《燕燕做媒》。年,茅善玉二度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戏曲《戏游花果山》,现次唱响“紫竹调”。 年2月7日,茅善玉在央视春晚演出 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年1月15日,茅善玉与京剧名家史依弘,越剧名家钱惠丽、单仰萍等一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魅力东方”演出。当茅善玉身穿一袭素雅旗袍,在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唱起江南风韵的《燕燕做媒》,巧妙融合的东西方文化征服维也纳观众,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年1月,茅善玉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紫竹调”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曲年4月8日,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马莉莉和沪剧作曲家万智卿“东方讲坛·经典沪剧音乐艺术系列”赏析讲座上一起提议,希望优美动听的“紫竹调”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曲。茅善玉说,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沪剧《董梅卿》 沪剧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沪剧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此,作为当今沪剧界的领军人物,茅善玉认为,作为海派艺术瑰宝的沪剧,尽管近年来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但沪剧决不当文物。一样东西如果后继无人,只能戛然停留在历史里,那么才是文物。但是,具有鲜明上海地域特色的沪剧,在艺术上开放包容,既善于广采博纳,又敢于标新立异,一直和时代一起发展着,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表现内容,都和上海这个城市紧紧结合在一起,而且不断有新鲜观念、新鲜面孔和新的创作加入进来。加上沪剧素来注重唱功,它的音乐清纯柔美,独具江南丝竹的情韵,不同风格的流派唱腔更是家喻户晓,到处传唱。所以,沪剧决不会成为文物,而只会在更多人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白癜风能痊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