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侧记

教师医生紧密合作 为每个孩子定制教育方案

曹罕青,一个眉清目秀的上海姑娘,去年从华东师大应用心理专业毕业走进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天,接触到第一批学生——4名患多重残疾的脑瘫孩子,曹罕青的心立刻坚定了:“我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按需施教、开发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在她的努力下,痉挛性双瘫的邬佳珉双腿无力但每天依靠辅助工具站立着学习;患了“爪型手”五指无法张开的徐嘉安通过康复器具分指板练习动手能力;腰部肌无力的双瘫学生林盈浩津津有味地背诵出“春眠不觉晓”……

为了让残疾孩子同样享受学前教育,上海对0至6岁残障儿童开展早期干预,通过医学介入,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无隔上海市第一医院阂、以融合教育为特点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上海唯一的学前特殊教育幼儿园,记者看到,该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拥有感觉统合训练室、体疗室、沙疗室、测听室、智能训练室等先进的康复设施,营造了有利于残障儿童发展的环境和对患有视力、听力、智力残疾或自闭症等残障儿童开展早期教育的条件科学的早期干预,使获得康复后的聋儿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的比例达50%

青岛市四方区宜阳小学将智残学生编入正常学生班级随班就读,使他们与健康学生同样享受快乐的学习时光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2日第1版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卫敏丽)教学楼间贝多芬、海伦·凯勒的精神激励着学生残而有为;中心广场的文化墙引导学生用眼探索、用心感悟、用手沟通;体艺楼前的“生命之门”上海市副秘书长王伟让学生感悟自强不息……

那年,梁梁才9岁,由于小脑萎缩,重度脑瘫读书,成了他奢侈的梦想但上海市推行的“送教上门”却让他圆了梦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校长何金娣风雨无阻地“送教上门”,让梁梁多了双成长的翅膀8年的“送教上门”创造了教育奇迹——梁梁走进了课堂,拿起了书本8年的心血浇灌,更创造了生命奇迹——刚学会叫“妈妈”的梁梁说出的最完整的一句话是:“何老师,好!”

5月17日,来自海南大学的志愿者正在与海南省聋儿康复中心的聋哑儿童做游戏,他们经常来到这里陪孩子们学习、玩耍当日是第19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助残活动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一所盲人学校里,一间教室的一角,上海市副秘书长王伟坐着一名乖巧的11岁女孩——戴静宜大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努力辨识屏幕上被放大了的字体,一字一顿地读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谁都不愿相信,引导这甜美童声的,是一双难以看清世界的大眼睛

上海首创的残障学生在普通高校随班就读也取得显著成效在无声的世界里,孩子们的梦想和人生同样多彩斑斓:9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培养了6届100多名本专科全日制聋人大学生,并实现100%就业自2000年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高校先后接收视力、听力残疾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并不断拓展本科教育专业种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大学等通过开展成人业余职业培训,为盲、聋、肢体残疾等人士继续学习创造条件

在这所学校,教师们和上海第七人民的上海市建筑建材业资深康复医生、高校特教研究构成的团队,为每个孩子精心定制教育方案,让教育与医疗康复训练相结合,教育与生活劳动技能培养相结合在上海,有近万名残疾儿童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说:“让这些残疾儿童受到最好的教育才是社会对他们最大的关爱”

经过早期康复治疗的轻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已成为上海特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却并不简单在上海市淞虹路小学,记者看到,6名随班就读的学生不仅有专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还有量身定制的校本课程,包括心理辅导、生活技能课及思维训练课学校还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做随班就读学生的助学伙伴

“医教结合”成为上海特殊教育正在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上海市副市长沈上海市曹杨第九中学晓明告诉记者,特殊教育的专业性就体现在将康复与教育功能融为一体,通过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紧密合作,通过医生的介入、在特教教师专业培养课程中增加医学知识、吸引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教育专业知识等措施,着力构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让残疾学生得到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透露一组数据:上海完成高中教育的聋哑学生升入大学的已达96%,盲生升入大学的达66%;大学毕业的残疾学生实现充分就业;视听障碍的初中毕业生基本接受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毕业后就业率达100%;智障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进入中专、职校接受教育的达66%,更多的学生通过不同的特殊教育方式回归主流社会……

用教育托起残疾孩子的梦

这个训练上海市税务局环节是为了锻炼低视力学生的用眼能力和兴趣虽然屏幕上被放大了的课本,只有黑白两色,但残疾学生的学业、事业却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多姿多彩5月13日至16日,记者随中央新闻记者采访团分别采访了江苏、青岛两地的特殊教育学校,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残疾学生的自信、自强,以及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关怀和服务>>>详细

分享到 :

值得称道的是,在上海,不仅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着眼终身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还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教师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因材施教特殊教育保障体系正是这两个体系的形成,让上海残疾孩子的受教育权得到了充分保障

为残疾学生插上知识的翅膀

本报讯(记者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刘华蓉 沈祖芸 计琳)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园不大,但精致怡人走在校园里,校长周美琴不时摸摸从身边经过的孩子的头,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学习状况该校接收了来自全市的280多名多重残疾的学生,开创了全国脑瘫孩子集中入学的先例

南京市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能锻炼

上海开创并坚持的“送教上门”就这样解决了占人口比例极低但是同样应当受到关爱的重度残疾孩子的教育问题

——江苏、山东特殊教育掠影

上海“医教结合”助特教迈上新台阶

在浙江省杭州聋人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处处都在告诉聋生:“我能行!”在特教老师的关心爱护下,345名残疾孩子快乐地成长着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y/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