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

复旦大学原校长、

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

杨福家教授在上海因病逝世

享年86岁

曾经担任杨福家教授秘书的陈弘老师

向解放日报记者表示

早上走的。很突然。他生活很规律,也很注重养生,没有基础疾病,太突然了。

他是一位科学家

也是一位教育家

他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

他是一位教育家,年至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

杨福家曾直言,“很多人只知道我是中科院院士,不知道我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我很荣幸一生当中拿到两张证书。”作为核物理学家,他在多校从事教育治理、开展教育活动中一直秉持这样的育人理念,从复旦大学、诺丁汉大学到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均力主“博雅教育”。

60年前,杨福家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他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我们老是‘文科班、理科班’,念文的不学理的,读理的不管文的——这个观念要打破,文理是相结合的。”年,杨福家在上海院士风采馆与上海电力大学共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给大学生上思政课时就表示,“文理结合”才能育出“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杰出人才。

7月11日至7月17日这一周内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瑢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

共和国3位大师接连远去

年以来

共和国已痛失22位两院院士

缅怀

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局)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学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员毛用泽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长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岁。

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天津逝世,享年岁。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专家潘际銮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5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动力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5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坦克车辆设计专家王哲荣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6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东华大学教授周勤之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6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光材料专家、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6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梁骏吾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7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发光学家徐叙瑢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7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风景园林学家、风景园林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杨福家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向他们致敬!

吾辈当自强,持书仗剑耀中华

(新闻坊)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72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