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基本药物目录,社区卫生机构药物偏少,与不少市民的用药习惯不符。为此家庭医生该如何破局?

上海2.0版家庭医生制度推出新举措:对诊断明确病情平稳的签约居民可一次性配1-2个月药量(长处方);经家医院的签约居民,在回到社区就诊时,家医院处方药品,并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配送上门(延处方)。

医改首在强基层。上海是全国最早引入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推行医疗、计生、健康宣教、康复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初步搭建居民健康网底。不过家庭医生制度刚试点时,不少居民还是有疑虑:医院,为什么要去社区?基层家庭医生水平肯定“搭僵”,还是找专家靠谱……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分级诊疗推进面临困难。

为打破发展瓶颈,上海市进一步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赋予家庭医生更多可调配的卫生资源,匹配相应优惠倾斜政策。

除长处方、延处方受签约居民欢迎外,每天有超过1医院专家、专科号源优先预留给家庭医生,方便签约居民优先转诊也同样加深了“家庭医生”的植入感。

据悉,大医院为转诊居民专门开通了绿色通道。医院与附近长宁、静安、嘉定区的十几个社区签约,社区双向转诊办公室主任陈晓怡介绍,收到家庭医生转诊信息后,安排预约检查,通知病人,病人按预约日期到门诊三楼楼梯口的“社区转诊病人接待处”,付费后直接做检查。“有些影像检查的当日,我们还同时为病人预约好了专家门诊,专家在PACS(电脑)上能直接读片,当日专家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也确定了。医院,检查、诊断、治疗一次完成。”

“过去,医院挂号,常要托熟人找关系,现在签约居民找家庭医生就可以了。”上海市松江区卫计委主任李正说。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东方网、上海热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61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