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海检察机关“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全力守护绿色家园”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市检察院举行。

6月4日上午,上海检察机关“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全力守护绿色家园”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市检察院举行。发布会通报了上海检察机关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类刑事犯罪工作情况,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

精准打击,筑牢检察盾牌

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刑事犯罪。年1月1日至年5月30日,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刑事案件90件人,批准逮捕98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件人,已提起公诉件人。

针对当前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类型多样,工业废水偷排、有毒有害污染物倾倒、危险化学品泄露、非法捕捞、采砂、占用破坏长江滩涂等问题较为突出,犯罪手段隐蔽、危害后果严重等新特点,上海检察机关认真履职,严把证据关,夯实办案质量。

制度先行,专业推动办案

上海检察机关自年9月实现全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一审刑事案件集中管辖以来,组建了由全国优秀公诉人带队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案件专办组”,打造环境资源案件“专科门诊”。内设机构改革后,该市三级检察院均设置环境资源类犯罪检察官办案组,推进案件专业化、高效化办理。

充分承担诉前主导责任。对于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坚持工作重心前移,及时派员介入公安部、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挂牌督办案件以及重特大倾倒垃圾环境污染等案件,引导侦查取证。

加强个案指导。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组织、参与上海首例非法采砂案件研讨,会同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专家学者召开案件研讨会,共同研究上海市非法采矿入罪标准、价格认定方法以及江砂性质问题并达成共识,努力推动上海非法采矿地方性规定的制定。

推进执法标准及证据规范的统一。结合办案实际,研究制定《污染环境罪取证指引》《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证据指引》《涉环境资源犯罪案件证据审查判断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并推广至全市公安、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精准指引执法取证。

多元协作,形成立体保障

建立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在办理刑事案件的同时梳理、评估、移送公益诉讼线索,确保刑事打击与公益保护无缝衔接、共同推进。率先探索形成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模式,充分运用刑事案件证据服务公益诉讼办案,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

主动加强与各级公安、法院、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对口联系、信息共享、重大案件联合督办、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常态化配合,保持联勤联动,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重大、突发破坏环境资源类事件,促进“两法”有效衔接。聚焦群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40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