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今早正式公布,新方案规定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高考成绩总分满分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新高考,家长孩子会拼体力还是拼能力?

本轮高考改革一大亮点是外语考试,新方案规定,外语考试既包括笔试也包括听说测试,首次引入了口语考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这样,光靠死记硬背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就过时了,要让孩子英语高考成绩好,校长们就得拿出更多课时来让孩子们开口讲英语,锻炼孩子们真正的英语交流、表达能力。

同时,高考时仅考三门主课,且外语考试还能考两次。高考考生复习迎考的压力有望明显降低。

不过由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成绩将以分数制计入高考成绩,且高校具体专业招生时也要看至少一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孩子要拼总成绩,未来要多些专业选择,就得不放弃任何一门“水平考”,而且是“分分必争”。没法像“五级等地制”时那么从容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无疑是最佳应试利器,从高一开始家长、孩子、老师们估计还会继续拼体力,甚至是比过去更拼才会“赢”。

新高考,能不能给拼能力的孩子多一点选择?

“文理不分科、分散高考压力”本是此轮高考改革的初衷,那么上海的新高考方案里,有没有为“拼能力”的孩子们留一道“安全通道”呢?从现在披露的信息看,新方案是有所考虑的,关键还看高校是不是会“接棒改革”。

新高考制度规定,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这就给了高校不另设选考科目门槛的权力,只要有更多高校专业放弃另设选考科目,就能大大减缓孩子们的压力,让孩子们在高中学业考中,有任意三门课程考出高分,就能轻松拿到“选择高校专业”的资格。

另一方面,新高考制度规定,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高等学校可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

如果一本高校善用这些权限,主动将学校投档分数线适当压低,然后将部分大学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学分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就能鼓励更多中学开设相关选修课,鼓励更多孩子去选修自己真正有兴趣的科目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并凭借自身能力去争取相关专业的录取机会。这样,高校能招到更多有志于专业的学生、文理综合素质更全面的学生,孩子们也依然能拥有一份靠能力公平的竞争机会。

此外,新高考制度已明确提出,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等学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那么,高校不妨早日推出分专业的成绩线招生制度,只要达到成绩线的考生都有申请录取资格,学校独立录取后发送录取通知书,而让考生在多张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中选择一个自己最中意的专业。

这样做,既有统一录取线保证公平,学校也可以在分数外有更多选择余地,判断考生是否适合本校录取时,至少有机会考察考察非成绩因素的学生学习兴趣、参加公益组织情况、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而中学校长们也会因此获得动力,会主动去培养孩子们的专业兴趣、综合素质,并会鼓励更多家长主动送孩子去参与公益活动,接受德育熏陶。

碎碎念

新高考要收到掌声,请别让孩子整天做题做到凌晨。还是早点让孩子们拼能力而不是拼体力吧。

水平考有六门,想想就累,考试的死记硬背题能先减下来不?起码思想品德考、历史考能否有更多思辨题而不是概念背诵题?请让中学校长们把更多课时拿出来给孩子们探讨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

高校校长们也别“看戏”了,该您们上场接棒改革了,请早点让“双向选择”从口号变成现实,只要名校肯放下非高分不取,非第一志愿不取的短视和倨傲,更平等对待考生,就能收获更有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为培养“大师”积聚人才,何乐而不为?

听音频,请回复“”。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27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