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电视上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个场景,抢救室里是急待抢救的患者,抢救室外是等候的患者家属,这个时候医生就出来了,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家属签字。其实这样的事情,也经常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最近,医院就发生了一件以家属签字为起因的事情。

在这两天,网络上有一份医生手写的“情况说明”引发网友热议,情况说明的内容是这样的:“救命一条,生命就只值一个支架,家属不支付,我们募捐。”

这是来自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的手书,说明的日期显示为年9月20日。

生命如此的贵重,为何这位医生会这么说呢?我们再往上看,在主要问题或困难上是这么写的:

“现患者及家属否认知情支架植入,手术支架植入知情同意书上已签字。”

那么这背后,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讲述:家属不理解为何安装支架

9月21日晚,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向有关媒体记者讲述了这份“说明”的来龙去脉。

“9月17日下午5点,我们的急诊绿色通道收治了一名病人。”徐亚伟说,这名60多岁的病人当时心跳只有30几次,心电图上有典型的心肌梗塞表现。当天5点半,由三名医生、一名护士组成的团队马上全力投入抢救、为其进行手术,“心脏就好比一个房间,有电路有管道,他当时的情况就是管道不通引起电路不畅,心脏也就无法跳动了。”

按照抢救流程,医护团队先为其安装了临时起搏器,“起搏器让心脏跳起来后,再通过安装支架来疏通管道。”徐亚伟说,医护团队们必须迅速完成这些抢救动作,“应该说,抢救的每分每秒、每一个判断都是生死攸关的。”

而和抢救几乎同步进行的,则是依照规程对病人家属的告知,“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必须和家属进行一次谈话,告知抢救的每一个过程,并且逐个向他们解释。最后,他们在告知文件上签了字。”徐亚伟说,像安装临时起搏器、心脏支架这样的内容是必须告知的,“我们安装的国产支架,医保可以支付80%,病人自行负担的在多元。”在紧张的抢救中,家属都十分配合,也得到了家属同意安装支架的确认。

抢救进行得很顺利,6点多,在安装了支架后,病人转危为安,医护团队们也松了一口气,然而病人救回来了,家属的误解却让医护人员倍感沮丧。

“可能是对于医学知识没有那么了解,有家属不理解为何要在抢救中使用心脏支架。”徐亚伟说,或许是因为这样的“不理解”,家属甚至一度表示不愿承担因此产生的费用。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所以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才有了开头那句“情况说明”。

团队年轻医生觉得很委屈

对于齐心协力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却遭遇到不理解与拒付的表态,徐亚伟说,团队中的年轻医生觉得很委屈。

徐亚伟说:“我们的绿色通道,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地开放已有十年之久。我们的医护人员,全心全意守护着这条生命线。每当有病患入院急救,医生必医院,这么多年来挽救了数以千计的生命,却要遭受这样的误解,大家真的很伤心。”20日给医务处的情况说明中提笔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慨,也没想到会引发网友的热议。

徐亚伟还告诉记者:“作为心内科的医生,每个人都是日夜守护在生死线上,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就是对生命的挽救和尊重;每个人也都应该清楚,一时的误解,阻止不了我们对生命的执着和尊重。”

他也希望通过“生命就值一个支架”,让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遭遇的误解孰轻孰重,通过这次表态来打消医护团队的顾虑。

“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为遭遇误解而委屈,只能抓紧每一秒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患者本人支付了支架费用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患者本人苏醒后,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他对医生表示了感谢,并支付了支架的费用。

但是在这件事中,其实患者家属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一边是家人命悬一线继续抢救;另一边是一堆完全听不懂的医学术语与风险告知,只想着救人要紧,只能够提笔签字。

虽然患者家属是属于信息的弱势方,但也请对医生多点信任,患者的经济问题,医院或是医生额外的负担。网友热评:

秋雨-:无论价格多少,手术前都签字同意了那就得付啊!无论是成心拒付还是真的付不起,那都是耍赖皮啊!就算是真的穷,医生也没有义务帮他们出医药费啊。

刘非非:应当建立相关制度,病人确有支付能力拒不支付的,应当由国家先行垫付,并对病人进行追偿,拒不履行的,加入征信名单,不能让医生流汗又流泪。

QiQi:看到这样的新闻是无比的悲哀,上次看到类似的是病人时隔多年归还多年前欠下的手术费。

帛惗:医院欠费逃费拒付的纳入征信信息里,等到有一天他需要去贷款了就知道着急了!(来源于看看新闻)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成都哪家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14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