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往事(5)#90 副标题:上海地段历史 时间:年 无形的手操纵一切 一)历史 中国历史上,传统叫做“苏扬杭松”。这是指清代江南的四个商镇。 其中,东南第一商镇,毫无争议是苏州。 其次是扬州,杭州,松江织造府。 松江府在清代估计有30W人口,绝对不是什么小城。 上海在年,是一个县。松江下属一个县,府治在松江。 上海县很小。整个县城,就是现在的人民路(环形)。 以前上海县有城墙。因此有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崇文门(小西门),老西门,小北门,老北门,八个地名的说法。 县府衙门,在豫园。 迄今上海还存有最后一段城墙。大镜阁。 “鸦片战争”开埠之后,英国商人要求上海县给他们一块地方居住。 上海县爷,反正也看外国人不顺眼,就把江边的一块滩涂给了他们。这是外滩。 在县爷的眼中,华洋杂处,多生事端。最好你们住得远远的。 而滩涂不能种植,农业价值基本为零。荒地正好仍给英国人。 (其实也不远,直线距离米) 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外滩是最好的位置。 因为现代人都懂了。最好的位置是哪里,二条铁路交界处。二条河流交界处。 外滩的优势,在于它一头接苏州河。英国人眼光向来毒辣。 刚到上海时,英国人对于这个大海边的小城并不感兴趣。 他们的目标是“东南第一大都市”苏州。 当时有市井传言,说苏州河可以沿水路直通苏州。英国人大为兴奋。 因此学名松陵江,口语称为“苏州河”。 年,英国政府突然对“流动资产”征收重税。在华的英国洋行们大惊失色,纷纷大力把英镑换成了“固定资产”。 因此在外滩沿线,竖立起大量宫殿式石制建筑。这就是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启始。 英国人由东向西,拉出了七条严整意义上的马路,三大四细。三条主要的是: 大马路:南京路 四马路:福州路(红灯区) 七马路:延安路 其中,最重要的是“南京路”的开发。 90年,白手起家的犹太人哈同,偷偷透支买下了南京路沿线44%的物业。 然后他独立出资,以44%的受益干了00%的事。 他独自一个人,将整条南京路铺上铁藜木。也是现代意义的“道路硬化”。[] 南京路筑路成功之后,一跃成为上海最顶级的马路。南京路沿线二岸物业暴涨。 哈同赚得盆满钵满。 南京路的距离,从上海外滩,一直到静安寺。一共是5KM的距离。成年人一小时可以走完。 因为南京路长5KM,所以上海也被称之为“十里洋场”。整个城市的重心,就在南京路。 当城市成长之后,也有一些有钱人住在郊区。尤其法国人喜欢住郊区别墅。 这些法国人,主要聚集在“湖南路/天平路”。 因此,从静安寺修了一条弯弯的长路,一直连到徐家汇。就是“华山路”。 也是徐家汇飞地的由来。 可以说,年之前,上海高大上的地方。 就是“十里洋场”加一段小尾巴。 二)地段固化 上海在年之前,是一个“急剧成长”的城市。短短二三十年,成长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 而在~年,户籍逐渐凝固。城市逐渐封闭。沪漂几乎不可能。 在对移民的研究中,有一个现象,长期被人忽略:“地段的固化”。 什么是好地段,什么是坏地段。 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我们却从未深入想过其中的道理。 对于上海人来说,“地段”的档次是不言而喻的。 上海本来就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年就有五百万人口。超过第二名三倍。 上海之大,使得上海已经能够清楚地辨别出“市中心”和“下只角”。 有繁华的百货商厦,也有闸北贫民窟,浦东荒芜人烟的农田。 而几十年的人口不流动,造成了另外一个巨大影响,“地段固化”。 从你生下来那一天,你就知道“南京路”是好地方,外滩是好地方,静安寺是好地方。[2] 终你一生,一直到你40~50岁。这些观念都没有改变过。 不仅仅是你,甚至是你的祖孙三代,爸爸孙子,他们的人生也在“好地段”“差地段”的甄别中渡过。万年不变。 当一件事持续太久,我们就会以为是真理。 好比欧洲一些城市,他们彻底几乎完全没有基建。 因为严格的环保审批条例,以及恶劣恐怖的工人休假,造一条地铁都要十几年。 这些城市,也实现了“地段固化”。好地段永远是好地段,坏地段永远是坏地段。 人们对于地段好坏,价格尊卑,已经形成了共识。 最典型的,莫如全球房价第一高的Monaco。在当地,一线的楼宇8W欧元/平米。 可是你只要横移米,或许便一半价格4W欧元/平米。 你问他为什么。对方大惊小怪地说,“难道不是这么么,地段差异啊”。 米的地段差异。 在国内就是一个路口。 而我们知道,0年后,中国的楼市(京沪深,省会)其实经历了一场“地段风暴”。 0年后的中国楼市,是以“造新区,建新城,开新盘”驱动的。 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廿年内各大城市的总人口数基本都翻了一翻。 新建的城区面积,和老城区一样大。 学Markting的人,喜欢切碎了“分类”看。 按板块看的话,上海楼市的现状让人大吃一惊。楼市并不是同步上涨的。 板块分化差异极大。 “古老的,传统的,经典的”地段观,在“新城风暴”中已经被撕得粉碎。 土著的审美观,土著信奉了几十年的地段; “新新人类”不吃这一套。 不管你多远,多偏的地段。只要新新人类敢买,只要新新人类愿意砸钱。 大不了亏了。 当一个外地人存了“大不了亏了”的心态,他简直就是无敌的。 所以我们看见浦东被卖了天价,徐泾被卖了天价,顾村被卖了天价,嘉定被卖了天价。 外环线比内环线贵,这已经不是新闻了。鸟不拉屎。 太多的冲击,使我们开始反思,“地段”是不是毒教育。 万事皆可质疑。“地段”是不是一个大坑。 在年上海县令的眼里,豫园是否最好的地段。而外滩滩涂一文不值。 如果外滩是一次颠覆,如果南京路是一次颠覆。 那么“再颠覆”一次,又有何不可。 地产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颠覆的颠覆,又在哪里。 老牌的浦东名片碧云,其房价已经被徐泾反超。 新秀既然可以反对老派,那么新新秀更加可以反你。 太多的思考,折磨得我们头疼。 城市逐渐凝固,则“地段”会固化。 城市日新月异,则“地段”会被颠覆。 里面的量和度又如何计算。 “地段固化”和“地段风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 我们今天无意展开。暂且不提。 三)空心化 3年我曾写过一篇《用板块的眼光看楼市》,是我第一篇被广泛转播的地产类文章。 在我看来,世纪初的政府,牌路是极其清晰的。 第一个阳谋是“空心化”。 当时,上海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十分之高。最高的是黄浦区,高达人/平方公里。 年改革开放,香港的大佬们初次来南京路考察。路人丢了一块手帕,弯腰是捡不起来的。 因为人太多。 而中央的要求十分明确,把人口降下来。目标据说是00人/平方公里。 人太多会有传染病的问题。而且掉一颗导弹,岂不是一死一片。 因此,我们看见了又一件和“菜场经济学”完全不兼容的事情。 始自于0年的上海房地产开发,其实和“内环线”无缘的。 真正的“核心圈”,无限接近于零。满打满算,不到0个楼盘。 (老)黄浦区:新昌城,壹街区 (北)卢湾:翠湖一,二,三,四 (南)静安:中凯,丽都,静安四季 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主要是一些(伪)内环。譬如 普陀内环:长寿路沿岸。 老南市区:黄浦新苑,丽苑,国际,逸苑 虹口: 闸北: 最迟到了5年,连这些伪内环,上海人传统意义上觉得二线的地段,开发都停止了。 而到了年,别说核心环,别说内环,就连“外环内”的楼盘开发都不多了。 全部都是“郊环外”。 他其实就是把人口往外围赶。 据有数据说,上海0年之后,内环线内新建的住宅,一共只有00套。 这其中,还要扣掉至少一半,注水的“浦东内环”。 上海人传统意义上,不把浦东内环叫内环。 就好像开口提“北美”的,必然是加拿大人。 现在对于一个上海“体面”的家庭,要为子女置备一套“内环内”的婚房。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如果是“核心环”那就不谈了。 而另一方面,上海的“核心环”并不是没地。并不是因为没有“土地储备”,而不进行房地产开发。 你如果用航拍,或者仅仅开车走走的话,上海内环线最大的腹地,在(原)南市区。 南市区的土地,已经拆光。原住民都被迁走,人口却不回填。 大片大片的空地,晾在那里晒太阳。未来都是豪宅。 另二块有巨大空地的,是虹口东大名路沿线。 浦东陆家嘴,北滨江沿线。 这种行政意义造成的“人口外迁”,会不会持续,能否持续。 值得怀疑。 反正印尼政府将人口迁出爪洼岛的努力,是彻底失败的。 四)板块轮动 第二个套路,是板块轮动。 你如果回看年“楼市交易量”的话,则无论一手二手,前三名一定是:浦东,闵行,普陀。 其中浦东,因为地盘大,也就罢了。 而闵行,普陀,是绝对的房地产大户。什么数量级呢,大约相当于剩下7个区的交易量总和。 按照当年的中原地产数据,浦东+闵行+普陀,差不多占去了全市80%的交易量。 划分大区经理,划到“黄卢静”那个,是哭着去的。 为啥呢,因为没有交易量。 这也是违反常识的。如果说“房地产开发”,那应该是各个区平均的。没理由集中在西边这二个区。 一直到后来,我们慢慢想通了这个道理。 因为这属于“板块轮动”。 什么样的板块涨得最快。政府拥有最多土地储备的板块。 为了自身的利益,政府会大力开发。把各种利好堆积进去,直到掠夺剽脂结束。 这样的玩法,就注定了政府必然采取“炒作一个板块”“轮炒一个板块”的做法。 为了吸引眼球,火力不可分散。 它必然爆炒一个板块。一直到高位散货结束。 例如普陀的长寿路板块,闵行的莘庄板块。在3年炒到巅峰。 此后,则是长期的冷静期。 而这段时间,政府又把炒作热力转移到了闸北,大宁,顾村。 玩法都是一样的。 具体可见《城市规划导论》系列诸卷。 五)闵行三杰 叶立培2年被胡润财富榜列中国富豪第6名,上海首富。 他是仲盛集团的老板。 话说叶老板3年轻装出行,穿行于香港湾仔的小巷。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冲上来一个人。迎面一记板砖。 把叶老板砸成了植物人,在医院里躺了大半年。 等叶老板醒来的时候,他的老婆情人秘书小舅子,手下二三条线,各个派系早已斗得不可开交。 大伙齐心协力,有一件事是共同的:“吃里扒外”。 于是,卖了十几亿的房子,货款不知去向。 公司宝贵的土地储备,被人以廉价划到自己公司。 虽说是“百亿富豪”,可是躺了半年没醒,公司已经快被人蛀空了。眼看百亿就成了一个空架子。 叶老板大吼一声,“我还没死呢”。 之后仲盛渡过了几年的低潮期。 不过目前看似乎又恢复了元气,慢慢缓过来了。 新梅,新梅的老板是一个奇人。 他本来是电力局屌丝,50岁毅然下海,承包了一个小工程队。 年政府大力开发闵行。闵行区土地管理局出让“新梅公寓”亩土地。 当时上海楼市有一点热,但还没有暴热。 土地的拍卖地价00万元/亩。大伙们议论纷纷,这次估计要涨价调价。估计得加个0~20W上去,才能抢到手。 张兴标一个人,衣着单薄,跑过去找了土地局的领导。 “我要了,+50W” 领导们大吃一惊。 “但是你付款方式要宽松点,配合我们”。 从00到50W,这可是不得了的涨幅。 领导们都惊呆了。 最后,因为价格实在太过于优惠。他拿到了这块土地。 兴盛集团的启动资金,不会超过W元人民币。 此后新梅造了一期二期三期,闵行房价如愿大涨。 他在这块地上,赚到了盆满钵满。一跃成为大富翁级别。 张兴标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一个红颜知己。 集团的CFO,专门负责银行和融资。 年,兴盛集团遭遇极大的资金困难。孔红梅在银行嚎啕大哭,zxb因此而得救。因此那一期造出来的房子,叫做新梅花苑。 “新梅”二字,本就和京东一样的。 但是另一方面,新梅也有很多缺点。 新梅公寓有一桩楼,是建造在河流上的。 这个位置,本来是一条小河。才刚刚断流了还不到十年。 新梅公寓,就造在了河床上面。而且还没有打桩基。 这导致后来非常严重的沉降。整个河底淤泥是软的。3年的大新闻。 随之,5年又爆出了一个新闻。 大宁的“新梅共和城”,因为建筑质量不过关。爆出了巨大的裂缝。 最宽阔处,可以塞进去一个婴儿的拳头。 站在马路人行道上,肉眼都可以看见。 为了这事,我还特意跑了一次大宁学习房价。 然并卵,丝毫不能阻挡房价的上涨。 房价纹丝不动,爱买不买,买不起滚。 王政安:阳明国际的老板 水清路上的阳明~5期,在莘庄也算是一线楼盘。品质和档次绝对不逊色任何一家。 王最初在义务当老师,挖得第一桶金。年带着一千万,来到上海开发房地产。 做KFS有多赚钱。阳明这块土地,前前后后也卖了上千套房子。 答案是:净资产不到A0. 真不到A0,哪怕算上此后卖世纪大道物业的收益。 他是促使我写下“KFS不赚钱”的重要原因。 戴志康: 戴老板就不说了。我这就只有一张图。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 (9..24新民晚报) (未完待续) (yvon_ou 63.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北京白癜风费用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13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