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年(下)和如今的陆家嘴全景。孙中钦钮一新/摄 外滩15号、汉口路号、汉口路50号、香港路59号……在近日热播的纪录片《上海记忆:金融的变迁》中,一个个老建筑讲述了百年上海的金融往事,更向世界传递中国发展进步的信心和力量。有故事的建筑,才能给城市增添温度。历史,在建筑里,在档案里,它一直在那儿,等待我们去领悟。记录历史,呈现历史,是一个艰苦的思维过程,目的不是要去更改历史,而是领悟它的真谛。 记录历史 挖掘城市发展基因 “近四十年前,我首抵上海时,简直无法想象,有朝一日这个城市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中心。就我,亦即就大多数西方人士而言,上海展翅高飞之姿令人震撼。上海人常说,这双翅膀就是黄浦江两岸,故而我就从这里出发,去探寻上海非凡嬗变的妙诀。”原BBC记者、英国历史学家、《毛泽东传》作者菲利普·肖特在纪录片《上海记忆:金融的变迁》中这样说。 继《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之后,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推出了8集微纪录片《上海记忆:金融的变迁》。借鉴城市地理学的概念,把书面史实转化为空间叙事成为了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看点之一,就像肖特在和平饭店门前感慨,“年,当我第一次到访上海时,就住在和平饭店。那时,这座有着红绿两色尖顶的塔楼,是这座城市最高楼之一,也是当时上海极少向外国人提供住宿的场所。那时的外滩,满是政府办公楼,昔日的汇丰银行大楼,是市政府所在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变化出现了。市政府首先搬离此地,其他政府机构依次效仿。直到世纪之交,外滩才恢复到它五十年前的样子:成为这座城市的金融区。就在这十年里,我亲眼目睹了摩天大楼在浦东崛起,陆家嘴已被打造成新的金融城,而先前我看到的,只有田地和沿江而设的破旧仓栈。今天,又有新的变化:平方公里土地被纳入自由贸易试验区,从黄浦江往东,一直延伸到海边。我不禁想问,所有这些变化,将给人们怎样的愿景?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怎样的未来?” “上海为什么过去是远东金融中心?现在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底气在哪里?”《上海记忆:金融的变迁》的制片人兼总编导陈菱说,“纪录片,需要带着问题去做。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有强大的金融基因,这些基因凝固在一座座金融建筑中,就在我们的身边。与之相关的大量历史档案也都存在,相互印证,这就是底气所在。” 汉口路50号的命运轮回,恰似这句话的一个脚注:晚清时期,这里曾经是代理大清国库的大清银行,年,经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更名为“中国银行”,直到今天,中国银行仍然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大的国有银行之一。 “到拍摄前夕,这座建筑还被包裹严实,一直在维修。我真担心无法拍摄它的真容。我们也不知道它属于什么机构。但我们太幸运了,就在拍摄期间,它被修缮完毕。而且我们得知,它现在又属于中国银行了。讲述中国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不能不讲述汉口路50号。而今天它回归中国银行,这种变与不变,恰好印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强大的金融基因。” 更新语言 洗尽铅华改变功能 “金融档案是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一大特色,囊括了多家金融机构的档案,仅年前的金融历史档案就达7万多卷,其种类之全、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在国内档案界堪称翘楚。”《上海记忆:金融的变迁》总策划、出品人,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朱纪华说。 图说:年(左)和今天的外滩建筑群。孙中钦钮一新/摄 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记录了上海乃至中国金融发展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更让历史清晰地还原在人们的面前:年上海银行公会由时任会长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陈光甫牵头,向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发出了一封请求稳定银价的电报,这封珍贵的史料原文,就保存在上海市档案馆。 作为《上海记忆:金融的变迁》的学术顾问,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副所长、上海史创新学科首席专家周武认为,“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金融的发展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从‘脱实向虚’转向‘脱虚向实’,是这部片子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在这部片子中,不少故事都是围绕着老建筑展开的。上海虽然经过了很大的城市改造,但是其中不少老建筑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无疑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老建筑,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我比较赞同的就是在保护建筑中要更新建筑语言。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面临旧城的改造,也会使得城市的定位发生改变,建筑的功能发生改变,如果仅仅保留建筑本身,肯定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将建筑融汇到城市之中,与周边的环境发生互动,这样的建筑才是有生命力的。” “作为建筑师来说,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弄设计创始人汪昶行说,“我们刚完成的南苏州河粮仓艺术空间改造项目,是将杜月笙的一个旧粮仓,改造成为一个艺术空间。我们到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等机构查阅了大量资料,我们没有企图用一些所谓的‘摩登’元素,刻意地打造工业标志,我们所做的只是洗尽铅华,突出这栋建筑的特质和风格的完整性,不妄图以设计来干扰建筑,以历史资料来绑架审美,我们只是搬运了历史,而绝非粉饰历史。在整个设计中,对于这座建筑灯光的设计可谓是点睛之笔。我们在设计中发现许多夜跑者会经过此地,但是没有人会白癜风症状白癜风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