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之声』第期02版

版面设计/容玉菡李盼盼

责任编辑/赵义凡

引言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古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会精灵许多。鲁迅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货卖一张皮,稿看一个题”,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一个亮眼的标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报界所谓“三步五秒”之说,就是指,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所谓“五秒效应”即是。

联合国汤姆森基金会所编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他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以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那么,小新今天来支招,为大家在网上搜集整理了新闻标题制作的“八大技巧”,希望能帮到同学们哦~

让标题“动”起来

标题要“动”,缺乏动感的标题就会呆板、乏味,了无生气。在汉语中,动词被称为语言的“味精”,是最活泼最富有生命力的,让标题“动”起来,就是要在标题中巧妙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做出生动活泼、动感十足的标题来。古诗中的“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活了寂寞月夜古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醒了思乡游子之梦;“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让标题“靓”起来1引用,让标题“靓”起来

引用是最常见的手法。引用主要通过文质兼美的名言佳句,给人美的享受。引用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直接引用,属于借用,一般引用诗词,如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琼瑶的小说《碧云天》引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陈锡添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是借用唐朝诗人李贺的一句诗,这个标题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也表达了人们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另一种间接引用,就是“化用”,如:“我是服务的小行家”,化用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读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以古诗作为题目,一般用在重大题材的“通讯”上,既不落俗套又意味深长。但“消息”一般求实避虚,以实题为主。

2比喻,让标题“靓”起来

“书犹药多读可以医愚”,这条标题的亮点就在,将“书”比作“药”,用“书”这帖药来医“愚”,可谓新鲜。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难过‘万重山’巴东县只渔船不堪乱收费、搁浅滩头”,作者用李白《早发白帝城》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反其意而用之,也是非常新鲜的。

当然,比喻要恰当,在运用比喻时,要避免歧视性词语的出现。比如:“青藏公路赛手记之五——高原邮差谢师傅”(年8月31日新浪体育);“三轮车夫换新装”(年10月2日《天府早报》)。“邮差”、“车夫”是旧社会的称谓,充满歧视和侮辱。特别是“车夫”,指向的就是最“底层”、最辛苦的人力三轮车工人,这些早已从口语中消亡的称谓,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是应该反对的。再比如,“打工仔”这个称呼,“仔”字有轻视的意思,称“仔”的多指辛苦行业的员工,如“擦鞋仔”、“买肉仔”。还有,“跳楼秀”、“自杀秀”,这样的提法也不好,谁的生命如此轻贱,非用“跳楼”来作秀?总之,我们在制作标题时,应该在明确事实判断之后,加强道德敏感,增进人文关怀意识。

3对偶,让标题“靓”起来

比喻能使标题靓起来,对偶也能使标题靓起来。如:“千古河道成历史万艘航船走新河三峡道流明渠正式通航”(年10月7日《湖北日报》);“祝福花店前祥林嫂与阿Q对垒未庄茶室旁孔乙已与闰土竞争鲁迅作品中人‘占领’绍兴”(年5月24日《长江日报》);“大别天堂如此多娇毕升故里风景独好南武当舞起英山旅游龙头”(年10月10日《中国旅游报》)。对偶的好处在于,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个词语排一起做进标题,语调和谐,比一般陈述句更具感染力。

4回文,让标题“靓”起来

借助回文,也是让标题“靓”起来的一种办法,所谓“回文”就是,把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中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如,“‘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金铺‘铺金’”,等等。(年12月28日《黄冈日报》)

还有其它的修辞手法,比如借代、比拟、双关、仿词、对比、反复、设问、拈连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只有充分发挥汉语修辞的技巧和优势,在不生搬硬套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素整合,才能让受众感到语言之美和标题之“靓”。

让标题“跳”起来

文似看山不喜平,做标题太平稳了,吸引不了眼球,标题出跳,才能夺人眼球。

1运用数字让标题“跳”起来

标题中既要有数字,还要尽量转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如“北京市年生活垃圾为5亿吨”,就可转化为“一个北京人一天生产垃圾4.2斤”,这样的标题就会给人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标题读者不需要“换算”就可以接受,如“一只梨卖了5元钱”(第1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看个‘咳嗽’要掏元”(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等等。

2通过事实让标题“跳”起来

比如,年6月23日《劳动报》头版标题:

  河东已失守河西要死守

  本报记者今日凌晨2时从广西梧州堤岸发回报道

这条标题的主要毛病就出在,洪水来了,抗洪是新闻。洪水来了,不抗洪或抗洪不力水利局长被停职更是新闻,文中有“梧州水利局长抗洪不力被停职”这一重要信息,如果将“梧州水利局长抗洪不力被停职”这一信息抽出来,做进标题,变成:

  本报记者今日凌晨2时从广西梧州发回报道

  水利局长抗洪不力被停职

  新闻眼就出来了。

  再比如:

  本市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

这是《解放日报》的一条标题。这条标题的最大毛病就在没有把“35度及以上高温天气时,可调整、缩短工作时间”和“38度及以上黑色预警的极端高温天气可暂停工作”这样的精彩内容跳出来。而年7月6日的《劳动报》的标题:

  极端高温职工可暂停工作

就做得比较好,这个标题好在将消息中的精彩内容点了题。

让标题“说”起来

 年7月8日的《北京晨报》有条消息,19岁的小伙王林(化名)听到有人落水时,一个猛子跳进河里救人,可这一下去再也没有上来。事后,王林所在的宝通服装厂并不承认王林舍己救人的行为,并且认为他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去救人是擅离岗位。我为此非常气愤,以讽刺方式在《联合时报》上发表文章:

  “报告领导,我要请假救人了”

  救人要请假这样的怪事,通过这条标题昭然若揭。

又如,年5月15日《安徽日报》:

  山火问:我烧了三天,为何不管

  乡长答:你过了地界,非我管辖

  非常精彩,非常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理比较易学,但不可滥用,因为毕竟是在做新闻。

让标题“问”起来

报纸为了吸引读者,千方百计追求标题出彩、新颖,在标题中使用问号。一般而言,读者都有一种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的好奇心。提出问题是直接抓住受众和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捷径,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就要抓住读者的这种好奇心,通过形式多样的悬念设置诱使读者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通过设问,对受众形成了挡不住的“诱惑”。

 标题要力求简洁,因此问句做标题以不加问号为好,例如:

  一、你在城市听到过鸟鸣吗(是非问)

  二、谁丢了笔记本电脑(特指问)

  三、是北京,还是上海(选择问)

  四、她会不会参加歌手大奖赛(反复问)

  这类标题不加问号,读者也完全可以看出是问句。只有一类问句,即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由陈述句加上疑问语气构成)做标题,一定要加问号。

让标题“评”起来

新闻标题一般都要能鲜明地体现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通过叙述事实使用不同词语进行议论。

1评出观点

 标题的观点要鲜明,不能吞吞吐吐,似是而非,下面是发表在一些报纸上的文章的标题:

 为什么“防患”总在“已然”时(《联合时报》年1月15日)

 “朝九晚五”岂能“朝九晚无”(《江苏工人报》年7月7日)

 “学生”牌打不得

 (《新民晚报》年7月19日)

 GDP不是“假数”的“灌水区”(《浙江工人日报》年8月12日)

 “节能”不能“纸上谈兵”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年8月24日)

 大学生的侠客行为不宜提倡

 (《联合时报》年11月4日)

 这些标题的特点就是,观点鲜明,这样的标题让人一看就明白作者需要表明的是什么样的立场。

2评出思想

标题的思想性非常重要,没有思想的标题,语言文字再好,也很仓白。

3评出正气

曾经有一种言论很时髦,就是“媒体公器论”。这种连资产阶级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口号,却被我们一些人奉为神明,事实上,当今世界,没有哪个传媒可以超乎哪种社会制度而独立存在,所谓“公器”是不存在的,也是虚伪的。为此我以“‘媒体公器论’什么玩艺”为题,发表在年1月21日的《城市导报》上,痛快淋漓地表明了立场,也通过这样一个标题评出了是非,评出了正气。

结语

标题要做好、做活、做出个性,很不容易。要在极少的文字里抓取最亮眼的新闻标题,寻求最大的表现力,实在是个很艰苦的过程,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标题,对整个版面来说,犹如“画龙点睛”;而一个错误的标题,则不啻“一锅粥里的一粒老鼠屎”。因此,要做出好标题非下功夫不可。古语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标题制作毕竟是“截稿压力下的战斗”,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供编辑从容推敲,需要平时的修炼。只有对每条新闻稿件进行具体分析,想方设法突出每条新闻自身的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句式和大众化的语言把特点表达出来,方能做出清新亮眼、可圈可点的标题来。

----新传之声----

世界太芜杂,我为你整理

---END---

赞赏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201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