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即将举办

反映民间生态理念,体现民间智慧的力量。被称为与徽州文书、故宫明清档案比肩的“三大文书”的锦屏文书,与《本草纲目》、敦煌写经等一起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省继“贵州水书文献”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填补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封建契约文书和缺少反映林业生产关系的历史文献的空白。8月18日,“第二届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锦屏文书节将约您莅临杉木之乡锦屏,领略五百年的锦屏文书契约文化内涵。

“杀不完的猪,砍不完的树。”诞生于封建时代商品经济中的锦屏文书,在生态保护、民间纠纷调解、社会责任分担等方面竖立了民间典范,是破解锦屏县等清水江流域地区长期以来山常青、水常绿“社会基因密码”的“金钥匙”,对当今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经过明清年大规模的砍伐,锦屏县森林资源仍然呈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总体态势,全县森林覆盖率71.3%。

年3月,“锦屏文书”与《本草纲目》、敦煌写经等一起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省继“贵州水书文献”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据统计,锦屏县民间至今还保留着30万件的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锦屏文书。为抢救和保护这些文书,近年来锦屏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抢救和保护锦屏文书领导小组,累计投入专项资金多万元,修建“锦屏文书特藏馆”,开展锦屏文书征集、整理、裱糊、入库数字化、编辑出版图书等规范化建设保护工作,目前共征集到锦屏文书5万余件,为抢救和保护锦屏文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挖掘锦屏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地域民俗风情,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扩大对外影响,提升锦屏美誉度,实际检验“旅游活县”取得的成绩,锦屏县将于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第二届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届时将进行民俗文化展示、龙舟赛、水龙花脸龙彩龙互动、文斗生态博物馆开馆、锦屏文书研讨会等活动,充分展示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数十万件锦屏文书的精髓、内涵,和多姿多彩的锦屏民俗民间文化。

上海记忆系列微电影播出

8月8日,上海市档案局(馆)举行微纪录片《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媒体试映会。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巡视员杨智敏,副局(馆)长程绣明、邢建榕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制片人陈菱,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周武以及媒体记者等出席试映会。

朱纪华指出,近年来,市档案局(馆)不断挖掘整理、深入研究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在此基础上,萌生了利用档案创作该片的设想。首先,此片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益尝试。市档案局(馆)按照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致力于使这部纪录片成为令中国观众耳目一新、产生强烈共鸣的关于党的早期历史和上海独特城市记忆的作品,同时也努力探索向海外观众阐释中国道路,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有效路径。其次,此片将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作为重要的艺术追求。丰富的档案元素、翔实的史实依据、严密的历史考证,保证了此片的真实性,也成为此片重要的艺术手段。全球化的视野、鲜明的时代特色、跌宕起伏的情节、张弛有度的节奏、隽永典雅的美学意蕴,形成了此片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此片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的具体实践。此片以强烈的文化自信阐述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见证,也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上海市档案局(馆)出品的《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共8集,每集8分钟,既是纪念建党95周年的精品力作,也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即时性、轻量化传播的最新尝试。该片由《毛泽东传》作者、原英国BBC记者菲利普?肖特担任叙述人,生动呈现了上海自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年全面抗战爆发波澜壮阔的历史。8月8日至15日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首播。









































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lt/1191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