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健委今早(15日)通报:

年1月14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43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8例。

年1月14日0-24时,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奶茶店的密接如何判定?

规范佩戴口罩很重要!

1月13日晚上召开的上海第场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某奶茶店成为焦点。疫情发生后,上海的防疫部门迅速启动,落实对密接、次密接和风险人群的管控。(详情戳)

年1月14日,上海,被封闭管理的愚园路号。

仍有不少网友好奇

奶茶店是一家连锁店

而顾客人来人往

如何判定密接和次密呢?

为何这次管控人群这么多呢?

有人买了一杯奶茶,就被判定密接了;

有人觉得店里太热,摘下了口罩;

还有人进店明明口罩戴得好好的,出店时口罩不知去向!

参与流调工作的防疫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和同事一起看了数小时的监控画面来进行研判,眼睛紧紧盯着阳性人员和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她发现,尽管很多人都有戴口罩的习惯,但经常有人“戴了个寂寞”,最后突然“掉链子”,阴差阳错输在细节上,增加了密接的数量,是令人惋惜甚至生气的。

小陈告诉记者,在监控画面中,她发现有两位结伴前去买饮料的顾客。点完单两个人还避开人群,走到了角落里去等候。本来想着把这两人判为高筛的,谁料剧情突然“反转”,其中一人可能嫌店内较热而摘下了口罩,还前去取餐了,又和阳性人员聊了几句。

“看到这里,只能判密接了。”

还有人拿到奶茶后突然拉下口罩,插上吸管直接喝了两口……小陈说,“类似的情况还不少。想到多了一个密接,就要拍大腿,真恨不得时光倒退,再帮顾客把口罩戴上,可惜来不及了。”

年1月13日,上海,被封闭管理的愚园路号奶茶店。

每多判定一个密接

就会多N个次密接

和一堆风险管控人群

对于防疫部门来说

工作量是成几何倍增长的

小陈表示,戴口罩不是应付,不规范戴等于没戴。在商场点单、购物、乘坐公共场所的电梯等都要规范戴好口罩,最好不要在外堂食,绝对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尽管看起来似乎“麻烦”了一些,却是为自己、为他人省去了更大的麻烦。

当然,判密接是一门技术活,不仅仅是看有没有戴口罩,还取决于和阳性人员的距离、交流的时间等。小陈谈到,假如阳性人员没有戴好口罩,有人上前讲话,距离比较近,都会判为密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而她在最近的工作中也发现

很多外卖小哥的口罩佩戴

也不是很规范

就让流调人员更加“心惊肉跳”

“一些外卖小哥口罩挂在下巴上,鼻孔露在外面,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如果进店铺拿了东西就走全程不交流那还好;但很多时候,餐食没做好,他们还会跟店员、同行聊上几句,风险就增大了。”

小陈表示,外卖人员接触的店铺多、人员多,除了做好防护外,还推荐无接触配送。因为开门收外卖还戴口罩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可以和外卖人员电话联系,放在指定位置。

买奶茶摘口罩会增加密接风险

消息扩散以后

有网友留言表示不解

“买奶茶真的会开了喝一口的”

还有网友提醒

涉疫奶茶店通常不盖杯盖

因为“奶油和巴旦木盖在上面”

“接过以后肯定会第一时间

把最上面一层奶油给嘬掉”

更有网友表示无奈

“面容支付要摘口罩”

但我们的一个无心“方便”之举

背后可能就是流调人员

又一宿的通宵看监控

和又一双熬夜通红的眼睛

流调有多辛苦

可能只有亲身参与过的人

及他们的家人才能真正体会

每当疫情有动态更新

为了能找到口罩后面的那个人

流调人员无不煞费苦心

昨晚,小坊的一条关于

涉疫奶茶店上海其他门店

排查情况的报道

引来不少网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haishizx.com/shfz/1269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