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首家“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在杨浦落户 2月26日,杨浦区举行“演绎非遗·春播希望”——社区矫正元宵民俗文化矫治活动,在开幕仪式上,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陈耀鑫向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授予全市首个“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铭牌,希望杨浦能以此为契机,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教育矫正的本质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正工作中的新方案、新方法、新模式,最大程度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优势,既体现杨浦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也为本市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教育矫正”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 李雅平副区长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积淀和智慧结晶,在社区矫正教育矫治工作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社区服刑人员在学习非遗等传统技艺中获得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积极乐观、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实现心灵净化和自我升华。杨浦被授予“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希望区司法局以此为动力,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加大探索力度,争取创出杨浦文化矫治特色,打响杨浦文化矫治品牌,使杨浦这个示范点名副其实。 当天活动现场还举办了“欢乐元宵·传习匠艺”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和“演绎非遗·春播希望”非遗游园会,40名社区服刑人员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和扎兔子灯等传统手工艺,零距离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同时,6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代表通过观摩、参与面塑、糖画、中国结、龙凤字、猜灯谜等民俗活动,在感受浓浓元宵味的同时,激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后,区社区矫正中心还将开设“传承匠心·寻师觅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修班,社区服刑人员可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选择1—3项非遗手工艺课程进行学习。 为增强教育矫正的感染力和有效性,杨浦区司法局与区文化局签订工作协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引入社区矫正教育矫治工作,通过每月两课的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每月一课的社区服刑人员国学讲堂、传统节日主题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印象杨浦、爱在杨浦”文化兴趣班、“传承匠心·寻师觅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修班五个项目,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改造的内动力。 赞赏 长按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